有「乐趣」的社交新玩法,和看起来差不多但更有趣的「MOO」

有「乐趣」的社交新玩法,和看起来差不多但更有趣的「MOO」_第1张图片
都是不错的App

36氪近期开了一个名叫「超级众测」的周末专题,说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鲜有探索新产品的热情和好奇心了」,我琢磨着这里的「我们」指的是做行业报道多年的36氪自己,因为开场白随即又写到「希望从用户的视角分享对产品的看法、使用体验」…… 出于跟进新事物的目的,我试用了「乐趣」,并同时用了一段时间的「MOO」,一款被评价为跟乐趣差不多的应用。

新专题第一期推荐的「乐趣」还挺有意思,一款可以听歌单可以发弹幕的音乐社交产品。初印象与上周刚发布的「MOO」有些相似的地方,比如上下划动切歌的交互,以及大量使用动图的页面展示等等,当然,虽然绝大多数评论是谴责「MOO」对「乐趣」进行了抄袭。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我发现确立这两款App核心价值的,实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业务形态,除了第一眼看过去长得差不多之外,产品之间的差异其实非常大。大到他们之间或许都不存在竞争关系。

总的来说,喜欢闲聊的朋友会在「乐趣」找到熟悉的社交规则,对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朋友来说,或许会更喜欢「MOO」。

中了抖音毒的歌曲视觉化

「乐趣」与「MOO」在歌曲播放页面采用了上下划动切换歌曲的交互,这也是两者在直接上给人以相似感受的主要原因。可能引导抖音太火,没有学习门槛,方便大家愉快地用起来。

这种对抖音类短视频产品结构的提取与内容简化(画面降级,视频简化至音频),在某些方面是能够满足足够多用户的需求,这点能从网易云音乐上由用户创建的额大量抖音主题的热门歌单就可见一斑。

「乐趣」在产品与功能的设计上基本沿用了抖音的框架,页面结构上能看出功能入口的一致性,可以说是在抖音的框架内将视频替换为了音频,不同之处在于,出于业务与功能设计的考虑,「乐趣」使用循环播放的动图来吸引用户注意力,也同时使画面显得不单调。将弹幕显示为评论(或评论做成弹幕)的处理,也丰富了音频播放页面的新鲜感。这一点也是「乐趣」与大部分用户常用的音乐应用有差异的地方。

有「乐趣」的社交新玩法,和看起来差不多但更有趣的「MOO」_第2张图片
「乐趣」vs.「MOO」

「MOO」的歌曲播放页面,相较而言则显得更「收敛」一些,除了标记红心的添加收藏操作,其他包括下载、分享、加入歌单、评论、循环播放等动作均收拢在「···」的更多菜单里。而其他的细节和素材处理,能看出「MOO」对「乐趣」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的改良:轮播的单幅动图所导致的快速疲惫感。「MOO」通过多幅动图轮播,甚至是更高频率地使用静态图片来规避了这个问题。

当年 Windows Media Player 可以随着音乐变化的动态页面,到在线音乐服务直接将专辑封面摆在页面上,或者是旋转的黑胶唱片,这些音频可视化的尝试都可以看做是对现实听歌行为的模拟。

而「乐趣」或是「MOO」里使用的动图,则是对歌曲进行解构后,使用动图自身所包含的讯息,对歌曲进行全新阐释的过程。最早使用「MOO」时我以为动图是直接截取的MV画面,但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体验一下,感觉挺妙的。

交流,或者创作

在使用「乐趣」的过程中,能明确观察到产品通过功能和运营来引导用户进行沟通交流的设置。弹幕说得精彩或说得不对,你会产生附和的冲动,又或是将自己代入喜欢的音乐作品并为之辩论。

同时在「发现」页面,有跟着好友最近标记为喜欢的歌曲展示,匹配机制会根据账号收听记录来匹配异性用户并直接进入私聊界面。在这个运营策略下,即便是对于尚未听过多少首歌曲的新用户来说,只有不到60%的匹配度也显得不那么重要 — 只要你能聊起来,你就更有可能继续用下去。

在「乐趣」里,歌曲更像是人们用来交流与沟通的话题,或是建立起用户与用户之间联结的桥梁。

有「乐趣」的社交新玩法,和看起来差不多但更有趣的「MOO」_第3张图片
「乐趣」的部分一级页面

而在「MOO」的设计中,你可以很轻易地感受到产品设计中对于常规意义上「沟通」的克制性使用。整个App给人的感受是轻松获得由其他用户(或运营)编辑并推送的精选内容,并辅以音乐风格、音乐人与专辑,和歌单、视频等内容引导,只为让用户发现更多喜欢的音乐。

在「MOO」的歌曲播放页面,所有关于歌曲的操作与信息,都隐藏在了更深一级的页面内。你能够将歌曲存储、分享,或者加入自己创建的歌单,又或是在App内直接查看歌曲MV,这些操作之中,评论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你甚至不一定能找到评论入口。这种拒绝将用户直接对上眼或者放在一个界面里怂恿双方开始搭话的做法,我认为是有所选择的。

之所以特别说明是「常规意义」的沟通,是因为在我看来,就歌曲标记为喜欢,或者添加进无论自己琢磨出来的歌单里,也算得上是另一种沟通的方法,但它更像是使用歌曲进行的二次创作的行为。

有「乐趣」的社交新玩法,和看起来差不多但更有趣的「MOO」_第4张图片
「MOO」的一级页面

作为内容和作为信息的歌曲

有差异的产品设计展现了「乐趣」和「MOO」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运营思路。即便不指明对应的名称,你也能看出使用歌曲作为内容和载体,为不同用户提供相同喜好的交流空间。跟使用歌曲作为信息和素材,在再创作中为歌曲建立关联的差异在哪里。

使用这两款App的时间越久,这种差异性也就越明显。

体现在App设计上,「MOO」像是对音乐信息的重组,用户跳脱出音乐人用专辑对多支单曲进行统一定义的规矩,将来自不同表演者音乐作品根据自身喜好和即时情绪,以及对歌名与歌词的不同解读,与音乐风格等信息杂糅混合后,编辑出各种脑洞大开的歌单与标签,展示出歌曲之间隐秘的连接。

有「乐趣」的社交新玩法,和看起来差不多但更有趣的「MOO」_第5张图片
「MOO」的标签系统独具特色

在「乐趣」中,歌曲在这里所起到的作用更像是药引或者前调,重要的并不是歌曲本身,产品运营们对你音乐品味的关心,或许还不及对你是否有搭得上话的好友来得深刻。

在其他不同的主题的类型化社交产品中,用来连接用户的核心内容可以是小说,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短视频。而对「乐趣」来说,核心内容就是歌曲。

简单些概括的话,「MOO」是让用户探索音乐的音乐产品,而「乐趣」是让用户发现更多用户的社交产品。你或许能在这两个产品中发现同样的功能,比如每天根据个人喜好推送的若干首歌曲,但被播放的歌曲所指向的目的存在着很大区别。

有「乐趣」的社交新玩法,和看起来差不多但更有趣的「MOO」_第6张图片
「乐趣」的发现与好友页面及私信

这种产品主线上的不同,在两个产品的用户个人页面的内容展示上也有所展示。

「乐趣」的用户个人页面只记录了用户标记歌曲喜欢的记录(并给了竖版和横版两种不同的列表样式);某些用户似乎拥有发布歌曲的能力,会在个人页面额外展示一个标签来展示这部分歌曲信息,但是这个权限的获得与授予方式在产品里没看到相关介绍。

「MOO」的个人页面分出标记为喜欢,下载,歌单以及视频等四个列表,得益于与QQ音乐共享的音乐版权库,「MOO」的可展示内容显得丰富很多,内容也不仅限于音频,还可以对音乐视频创建歌单加以整理。

此外,「MOO」甚至提供了独立的VIP订阅服务,允许用户使用VIP身份下载高品质音乐文件,在音乐资料的广度与深度两方面去满足部分用户的高要求(虽然从每个月18块的定价看不一定会有人买)。

有「乐趣」的社交新玩法,和看起来差不多但更有趣的「MOO」_第7张图片
「乐趣」与「MOO」的个人页面

「MOO」音乐资料的丰富程度还体现在每天更新的推荐内容中,除了单曲歌单,还有专辑与视频歌单,并且这部分内容也都是打有标签的,允许用户从标签查询其他相关联的音乐内容。

这使得如果你每天都会打开「乐趣」和「MOO」的情况下,后者是更具有探索空间并且能让人逛得更久的那一款产品。

有「乐趣」的社交新玩法,和看起来差不多但更有趣的「MOO」_第8张图片
MOO Copy 2.png

无论社交或者音乐,他们可能都需要做得再独特一些

在我看来,无论是希望通过音乐让年轻人聊起来的「乐趣」,或者是给予用户多种维度发掘音乐的「MOO」,他们在足够引起用户兴趣的交互与运营设置上做得足够好,并被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所留意到。

但以全屏动态画面播放歌曲,或是弹幕、音乐视频等内容来构建产品的话,用户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注视被点亮的屏幕上,这或许会限制一部分使用场景,并无法向用户提供优于其他同类型产品已有的优势。比如每日推荐和其他音乐产品的日推或周推、弹幕式评论与耕耘更长时间的999+评论等等。

从这一点看,在新颖的产品交互与运营机制之外,「乐趣」和「MOO」都需要具备更有吸引力的独特性,来建立起自身产品的护城河,以在用户注意力争夺战中稳健成长。


「乐趣」在 Appstore 及 应用宝
「MOO」在 Appstore 及 应用宝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乐趣」的社交新玩法,和看起来差不多但更有趣的「M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