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偏见,为艺术家的社会担当点赞

图片发自App

初中地理上提过大亚湾核电站,好像很牛x的样子。

美国动不动就对伊朗、朝鲜研制核武器的行为进行制裁,大学毕业后,我的认知才把“核”从一种能源上升为一种武器。但始终停留在抽象阶段,直到这本书的作者亲历核污染隔离区后呈现出的这部作品。

我对乌克兰的了解仅限于这个地名,对苏联也只模糊地知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苏联在乌克兰切克诺贝利建设了核工业区,1986年发生核泄漏事件,死伤数十万,后续影响持续至今。但仍有深爱那片热土的少数人生活在那已是高科技的坟墓上,承受着本不该承受的核辐射。

作品展现核泄漏后可怕后果的同时,也呈现了废墟上人民的乐观和希望。

我以前一直觉得画家的要旨就是画出来眼前及心中所想而已,“画得像”就是唯一标准。

看了这本书才明白,画家可以呈现目力不及的东西,这才是画家这个职业的价值所在。

这样看来,照相机永远也取代不了画家z因为照相机只能照搬,像镜子一样呈现,没有感情、不会思考,无法在创造。

一名画家愿意以身犯险,足见一个艺术家的社会担当,一改我对他们只会崇尚浪漫,不拘小节的狭隘偏见。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枚小小的萤火虫,只有大家都努力发出微弱的光,才可呈现辉煌灿烂的胜境。

ps:开卷有益,坚持阅读。


废墟上的希望和达观


书中配的小诗

你可能感兴趣的:(抛弃偏见,为艺术家的社会担当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