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不断上演的“万历十五年”

现实生活中不断上演的“万历十五年”_第1张图片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拥趸甚众。

之前多有为明朝喊冤叫屈的声音,特别是铮铮铁骨、仗义执言、天子守国门不议和、驱逐鞑虏之类的言论为代表。

读罢此书,便消逝了大部分遗憾。因为这不是一个合于人性的时代,任何想做出些成就的灵魂都会感到压抑、苦闷,甚至反遭鞭挞、诟骂。

现实生活中也不断上演着“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背后是一个内耗不断、回环往复的体系,表现在以下几点:

没有目标,整体沉沦

在这个体系里,几乎没有赢家,各方都在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任何想打破这种平衡的人和力量,都会被深不可测、盘根错节的力量所击垮,就像是书中所提及的文官集团。

正是考虑到这点,任何清醒的组织即便是在一家独大的时候,也会寻找假想敌。

放大缺点,抑制优势

在正常的组织里,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能者居其位、扬长避短。

而在《万历十五年》里,个人的缺点会被无限放大,而优势只能在促狭的空间里辗转腾挪、动则得咎。

道德只不过是维护系统的工具

没有合理的规则律令,只有道貌岸然的道德。

道德要么是用来攻讦的工具,要么就是掩饰的烟雾。正如“卑鄙是卑鄙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的墓志铭”,道德不过是某些人用来要求别人、掩护自己的道具。

“现代化的技术和古老的社会组织断然不能相容”。这样的系统就是在内部回环反复中,左右冲突、不知所往。虽求索,然难施计策。

说什么内忧外患,不过是系统自身出了大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不断上演的“万历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