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面向对象有三大特征:封装,继承,多态
今天就说说面向对象中的第二大特征——继承
一丶什么是继承
一个类型继承另一个类型,当前类型就会拥有另一个类型的公共的属性和方法,在当前类型中使用上一个类型的属性和方法时就可以不用定义直接调用即可
二丶继承的目的
我们知道使用面向对象编程的目的: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功能的扩展性,代码的低耦合特性,代码的健壮性等等,所以当一个新的类型能拥有另一个类型的公共属性和方法时,就可以达到代码重复使用的目的
三丶继承的语法
在定义一个类的时候我们用 class 名称: 来定义,里面省略了(object),所以定义一个继承类的时候就可以用:class类型(被继承的类型): 的语法
其中被继承的类型被称为——父类,父类并不能使用子类中的所有属性和方法
这个新类型就被称为——子类,子类可以拥有父类的所有共有属性和方法,并且可以定义自己新的属性和方法,这些自己的属性方法不论是否私有,都不能被父类使用
通过图1和图2可以看出子类并没有定义,但是却输出了父类的属性,使用了父类的方法(推销兰州拉面23333)
四丶继承的操作之继承链
了解了继承的特点,我们可以猜想子类继承了父类后再作为新的子类的父类,定义一个新的子类,那么这样的间接继承会不会让新的子类拥有父类和父类的父类中的属性和方法,答案是肯定的,通俗的讲 A 继承 B,B 继承 C,C 继承 D,即A直接继承了B,间接继承了C,D;此时A创建的对象,可以同时使用B,C,D中所有公共的属性和方法,例如图3图4
五丶继承的操作之多继承
顾名思义,多继承就是一个子类可以继承多个父类,这一个子类可以拥有所有父类的公共属性和方法,如图5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在写完程序后可以明显看到,两个父类中都有eat方法,那么到底会执行哪一个父类中的eat方法哪?图6
通过执行结果可以看出,执行的是Chinese父类中的eat方法,原来在继承中程序执行方法的时候,程序自己寻找该方法的顺序是:自身——>定义继承的第一个父类(也就是Tom(Chinese,Japanese))中的Chinese,——>定义的第二,第三,...第N个父类
所以:在进行代码设计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继承,所以尽量不要在父类中定义相同名称的属性或者方法,如果父类中出现了相同名称的属性和方法,在使用的时候子类调用时会优先继承优先调用。
六丶方法重写
子类在自己类中重新定义父类中已经存在的方法,在执行该方法时,如果子类中没有重写就直接调用父类的方法,如果子类重写了该方法,就直接调用子类重写的方法,同样还是因为程序的执行顺序,优先找到了子类中的同名新方法,所以就执行了新的方法——方法重写
七丶调用父类的属性
既然子类可以拥有父类的所有公共属性和方法,那么当我们在子类的方法中需要用到继承自父类的属性时,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调用,如图7
class User(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直接通过父类的类名称调用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Person.__init__(name, age)
#通过super()来调用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super().__init__(name, age)
八丶小结
以上就是面向对象的第二大特征——继承的定义和使用方法,通过类的继承,可以大大提高代码的复用性,方法并不冗杂,主要还是要有自己的思路,能够在自己的代码写完之后,能多思考有没有很多相似的代码可以简化和合并,思路才是关键通过学习能有自己的想法和套路才能写出优秀的程序,那么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