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的基本概念是指只有后果有害,并且本可以避免的推迟,才属于真性拖延。同样的判定标准,也适用于真性迟到或假性迟到。真性迟到是指因为主观意识或潜意识因素造成的客观情况而导致的迟到。
假迟到是因为不可抗力(包括地震、海啸、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和撞车、限行、家人或者自己出现身体健康问题等意外事故)的客观条件造成的迟到。
对于迟到这个现象,你也许会好奇,会有一连串的疑问在你的脑海里:为什么人会迟到呢?迟到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迟到?是个人原因还是不可抗力导致的迟到?
对于经常迟到这件事,对于心理咨询来说,是需要好好分析分析的,去探究来访者迟到背后隐含着某些潜意识,以及是由哪些潜意识的动力推动产生的,因为迟到已经不是简单的行为事件了。
日常生活中,人们迟到的理由很多,比如起晚了,睡晚了,家里有事,弄错了,记混了或是忘了、交通堵车了等等。
路上堵车,是最经常拿来说事和当挡箭牌使用的。虽然北京的交通状况是不容乐观,而且北京城市那么大,从东三环到北四环,开车至少要一个小时,如果堵车的话,就不知道要多久了。
还好有地铁,地铁不存在堵车问题,只要不赶上有人跳车卧轨,或者地铁线路故障的事,基本地铁是保证准时交通出行最稳妥的交通工具,因为路程和时间可以提前计划好,误差不会有太大出入。
关于迟到的心理动机,王雪岩曾在他的文章里描述:迟到里往往隐含着被动攻击,即对于无法直接攻击,害怕直接发生冲突的场景进行消极的抵抗,这样,既将内心的攻击找到了一个出口,又可以避免想象中的直接冲突,是一个内部处理和妥协的过程。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会有严格的时间设置。不管是真性迟到还是假性迟到,设置都以结果为依据,如果是因为不可抗力而造成的迟到,双方协商解决比较好。
咨询中严格的时间限制包括对来访者的约束,也包括对咨询师的约束。
具体内容:双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准时开始咨询,最好提前五到十分钟,以便双方进入好的咨询状态,如果迟到三十分钟,咨询师可以取消本次咨询,并按一次咨询收费,如果迟到在三十分钟以内,计为本次咨询时间,如果咨询师迟到三十分钟,来访者可以要求取消本次咨询,并赠送一次免费咨询。
但在实际的咨询过程中,依然会遇到来访者各种各样的迟到,一个小时的咨询时间,有人会一直保持迟到的节奏,每次都会迟到2-3分钟;有人可能会临时出现迟到半个小时的情况,也有人会踩着点,在咨询快要结束的时候才来到咨询室;有人是因为第一次来咨询室不熟悉路况会迟到;有人是发生意外事故不得不迟到;有人是潜意识里故意的,有人是因为不可抗力无心的;总之,迟到的状况,千奇百怪,各有不同。
迟到只是一个行为现象,这件事带给人们的感受,才更值得讨论和分析。比如有人会因为迟到而内疚和自责,甚至羞愧难当;有人会因为咨询师的迟到而愤怒,愤愤不平想要补偿;有人会因为咨询师迟到而感觉到被抛弃,很悲伤难过。总之,由迟到引发的情绪情感也是丰富之极,值得咨询师和来访者为之探讨和分析。
而这些迟到的潜意识含义,都在分析的过程中,慢慢被理解和接受。它们也反映出来访者在其人际关系中的处理方式。
换句话说,它不仅在与咨询师的关系中会出现,在生活中与其他人的互动方式上,也一样会同样地出现。
迟到和拖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迟到还是拖延,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它反映出我们潜意识的动力,反映出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人际模式。
因此,找到迟到和拖延的背后动机,才是解决迟到和拖延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