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习笔记(33)

音乐“织体”跟肢体语言有关吗

今天我们要进阶到旋律以外的内容了,首先要搞清楚的是, 音乐的“织体”是什么?

如果你家里有毛毯的话,你可以观察一下你的毯子,是不是有很多的横线跟纵线层层交织,形成一块平面的毯子,这些层层交织的线条就叫做织体。那音乐既不是布,也不是毯子,怎么会有织体呢?

当然是有的,因为一首乐曲是由很多看不见摸不到,但听得到的声音线条所交织组成的。

先从最基础的单音音乐来给你介绍,单音音乐织体。

比如我们最孰知的《两只老虎》,如果只有旋律没有伴奏,或者不管是一个人独唱,还是一群人齐唱,只要是同样的旋律,这就是一个单一的旋律线条,这个就叫做单音音乐织体

还有中世纪的葛利果圣歌(也称葛里高利圣咏,这两个名称只是翻译的名称不同),也就是当时欧洲教会的修行人唱的经文歌,很多人唱同样的旋律,所以还是单音音乐。这种单音音乐听起来特别干净,特别是人声,有一种很平静、很接近天堂的感觉(感觉是主观的,不必以此为标准,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感觉)。所以早期各种宗教寺院,基督教的、天主教的、佛教的等等,大都是这种单音的经文唱诵。

早期的单音织体

咱们以前讲过有关于音乐的源起,早期的音乐不管是在欧洲、亚洲、非洲,大部分都是以这种单音音乐的织体存在着。从三四千年前到近几百年,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这种单音音乐的存在。

可惜古代没办法把这些早期的音乐形式记录下来。不过”还好”,有一些交通不方便,相对封闭的氏族部落,还存在着很多这种单音音乐织体的民谣。通过一些民族音乐学者的采风,让我们可以听到或许存在于几百年前的音乐活化石,比如说这段来自于云南丽江普米族的山歌。

音乐学习笔记(33)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是台湾的音乐学者吴荣顺教授,在将近30年前深入到云南丽江的山区,录下了当年才13岁的普米族歌手珠玛演唱的山歌。

透过这样的采风,能够稍微了解。在我们还没有被大规模的西方音乐洗耳朵之前,本地的传统音乐是长什么样子的。

我不知道你听了有什么样的感觉,但我觉得这声音挺珍贵的,而且这个旋律也很好听。

还有一首在新疆收集到的传统鼓吹乐,这样子的音乐算不算单音音乐织体呢?

图片发自App

一开始当然是没问题的,是单音音乐织体,但是它后来加上了打击乐,不过,它还是单音音乐织体,因为这个打击乐器并没有创造出另外一个旋律线条,所以它还算是单音音乐。

如果说单音音乐织体是从远古时代就存在的,那以这种单音的形式传唱了几百年、几千年,就有可能衍生出新的改变和发展。像新疆塔吉克族的民歌,这种轮流应答的演唱形式,也就是会有一个领唱者,先唱一个乐句,然后有一群人回答他,叫做答唱。如果你仔细听的话,它的乐器所弹的旋律跟演唱者的旋律是一模一样的,而且这个打击乐器也没有形成另外一个旋律。所以这个曲子还算是单音织体,只不过是一个比较有音色层次变化的单音织体的乐曲。这两首新疆的歌曲都是由音乐学者毛继增教授在新疆地区采集的。

单音音乐织体就讲到这里了。

总结一下:

首先,织体通常是拿来形容毯子,或者是纺织面料这一类的,但是用来形容音乐的话,音乐织体就是音乐的线条用什么样的结构交织成完整的乐曲。

第二,这一集我们主要讲单音音乐织体,简单讲就是一条线,一条旋律线,不管是一个人独唱或者很多人合唱,一个人独奏或者很多人齐奏,只要它的旋律是单一的,没有和音伴奏,这个音乐的织体就是单音音乐,即使伴奏跟演唱的旋律线条是一样的,都算是单音音乐。

第三,单音音乐织体算是音乐最原始的存在形式,而后也衍生出唱和形式的单音音乐织体,但之后它又有更多的发展,至于发展成什么样子呢,敬请期待。

推荐聆听《两只老虎》自编曲/英国民谣

《小放牛》演奏者:罗守诚  收录于《惊破梅心-笛箫发烧天碟》

《欢庆歌舞3》收录于《年的跨越》专辑

《葛利果圣诗》Demo演唱:李蒙爱、邱亮钧、吴金黛

《云南丽江普米族山歌》  演唱者:珠马    录音:吴荣顺

《星星样的眼睛》新疆鼓吹乐  录音:毛继增

《山沟水中的花》塔吉克族民歌

录音:毛继增

                                              2018.11.27

你可能感兴趣的:(音乐学习笔记(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