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个小时》读后感

1.

美国理查德·蒙迪恩写的《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个小时》这本书是我所看过的书籍中,我摘抄最多的一本书。我看过两遍,依然一知半解。

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自己平时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在这以前我从来都没有认真想过。

人的大脑会疯狂地制造想像,当假象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期骗你。

尤其是负面情绪,总能联想成一幅幅的画面,甚至当成小电影在播放。播放完后直接影响你的心绪。

以前我喜欢独自一人,任由意识编排不同版本的电影在我脑中播放。而这些幻想,这些意识仅仅在头脑中闪现,对自己产生误判,对周围人产生不恰当的联想。

看故事,看电影,看公众号时,我常把自己代入情境中。想到若我遇到这事,周围的人会如何对待我,到时我的反应又是什么?

然而,这些想象毫无根据,几乎都不会实现。

而我常能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悲催的角色中,这易造成我情绪的低落,而这些意识对我个人成长是毫无用处,连愉悦的感觉也算不上。

而无用的意识,负面的幻想并没必要存在,可省略,但也不用刻意强迫,注意控制防止它泛滥。

2.

有一句话说,99%世界上正发生的事情其实与你无关。

别人的家庭锁事,马蓉出轨,薛之谦是否是渣男,哪个明星劈腿,今天发生了什么爆炸性的新闻,我们过多关注与自己无关的事物。

你关注自己的时间有多少?周围亲近的人,你又花了多少时间去理解和关注呢?

原来,我们一直在做本末倒置的事情。

“我”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只会考虑自己的感受,想要索取,想要得到,当外界与自己一旦信息不匹配时,“我”便痛苦。

适当地淡化“我”的存在。把自己和世界联为一体,用整体思维方式看待自己的位置,而不仅仅是用我来作为出发点。执着于我,凭添无意义的烦恼。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我就是一个坚实的存在。

别人的赞扬、批评,我都在那里,没有上一步,也没有退一步。更应该关注自我,以我为点,每前进一格都是自己的进步。因此,也无所谓与人攀比。

3.

我们人不自觉地会记住痛苦的感受,忽略愉悦的感受。是源于祖先求生的本能所致,然而现在却是我们痛苦的根源。

一个不愉快的感受需要用于5个愉快的感受来掩盖消弥。

一旦夫妻争吵,往往记住的都是过往不愉快的经历,当时便觉得万念俱下,心如死灰。

因此,多回想温暖,愉悦的感受,不让自己失去理智,尽量处在一个公正中性的感情色彩中。你有很多人爱,你也爱着很多人。

4.

许多文字理论看起来挺有道理,但要说出个所以然却很难解释。

这本书和佛教倡导的静观、禅定有点类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把自我与世界看成一个整体,淡忘自我的存在。不拼命抓取愉悦的感受,也不拼命抗距痛苦的体验,接受、包容一切。

对此,我心里是有疑问的。快乐是一时,痛苦也是一时。那快乐呢?幸福呢?是否也要放弃?

书中说所要追求的是内心的强大、平和宁静的内心状态,它也是幸福的存在,而且无需借助外界。可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灭人欲的做法。

不抗拒痛苦是为了更好地度过这个坎。当作一个整体来联系也可以减少烦恼压力。

可是,拥抱能使我开心,美食能让我高兴,陪伴能让我温暖,甚至游戏能让我放松。我知道那也是一时的,只是我为什么要放弃呢?

我明白,快乐与痛苦都是相辅相成的。当你站在一个高度和大格局时看待自己,那就会淡化现在所有的行为以及结果。

不经历痛苦,怎么能感受到快乐呢?不会有一方单独存在,另一方却消失的状态。它们都是同生同减,互为依存。

要么自我不断膨胀,占据所有。要么自我淡化,让整体世界存在。

凡事就是个度,过犹不及。

5.

我目前对自己的想法,自我不需要太大,那里有很多的烦恼、痛苦、压力的存在。

自我也不需要消失,我想作为一个情感体验者慢慢品尝这个世界的味道。

我一直很想知道真正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现在还是在迷惑中。

冥想,能让自己放松,也能探究自己的潜意识,也可以认清自我。

现在功底不够,只能浅浅地冥想,但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个小时》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