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6 03心理舒适区:如何识别改变的障碍

一、所学:

旧经验根深蒂固的最重要原因的心理机制—心理舒适区,而心理舒适区的本质:熟悉的应对方式。

立论:

1)我们大部分的应对方式,最初是用来应对焦虑的

2)控制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也是人安全感的来源。

3)我们越是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感到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会越抓着已有的应对方式不放。

而走出心理舒适区则意味着,你放下了原来所使用的应对焦虑的武器,重新去面对焦虑,寻找新的适应方法,这是情感这头大象很难忍受的。

因此,对焦虑的规避和对控制感的需要,经常会让大象重新回到它所熟悉的应对方式。

二、所思:

这个推导比较复杂。

对于焦虑的说法有点牵强?心理舒适区就一定是应对焦虑的控制感嘛?

我自己举些案例看看,e.g 例如有些人不愿意改变,比方说离开稳定的工作环境,例如阿里,尽管在里面忙成狗,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生活。但还是愿意继续“煎熬”,因为焦虑外面的不稳定性。

嗯,貌似心理舒适区里,不原因改变的背后都是有焦虑所带来的潜意识的控制感(安全感)

想通了。

三、案例:

①某朋友从事某些夕阳行业,明知道会走下坡路,但是不愿意去改行,依然干下去,赚的钱也少,就说能挣日子就好。

焦虑的规避:只要继续做,还是能挣一点的,起码我自己做了这行几十年(有控制感)。其他行业我不会做。

②自己的工作方式不太习惯做工作日计划。老是希望马上进入工作的心理舒适区。

焦虑的规避:写出来没完成,成就感不足(经常这样)。控制感的需要,希望自己去控制工作,而不是由计划来控制我。

四、行动:

剖析心理舒适区的焦虑和控制感因素。

1)例如自己的日计划,要写尽可能完成的内容,不要一下子大而全。

Action:在方法上也可分周和日的计划,这样就不会因为太大口啃不了而造成了落差了,而完成不了也可以写上客观原因分析,再经精进自己设定计划的合理性。

2)阿里员工会有蛮加班的现象(心理舒适区),工作多,压力大,焦虑,从而习惯性加班。Action:可以让优质的家庭陪伴需求的控制感来反向影响自己对加班心理舒适区的改变。

自己对时间管理的控制感是需要刻意练习,从日计划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1-16 03心理舒适区:如何识别改变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