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从何来?——广西历史文化杂感

文化自信从何来?——广西历史文化杂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了悟,文化自信才能展现文化魅力,让人发自内心的认同我们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甚至可以说文化自信孕育了其他三个自信。

2012年《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实施纲要》发布,提出在到2020年,把广西壮族自治区努力建设成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

应该说,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些年,文化欠账还是比较多,项目的投资收益不成比例,文化产业依然处于培育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发展后劲也不足。最核心的还是文化产业的人才和创意不足,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

从历史上看,广西历史文化的资源存量不多,绣球,壮锦,铜鼓,山歌等这些文化资源可开发的程度有限,很多是只可远观不可产业化。

但这些都是广西文化的主要标签,离开这些,就谈不上有壮族特色。可谁说又要将一个地区的发展寄托于少数的几个历史资源呢,为什么不可以有更大的视野,好莱坞可以拍出《功夫熊猫》这样的电影并取得高票房,我们广西如果有个好莱坞是不是也可以拍美国人,英国人的故事。当然,我们是没有好莱坞的。

从现实来看,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发育不足,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屈指可数,没有一家全国30强的文化企业。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想而知是不足的,创意很不够的。

原因都很清楚,但是未来的广西文化之路怎么走,这个是更关键的。我想关键是从以下几个思路破解。

针对历史文化资源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更大的视野来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跳出民族文化回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怀抱,甚至可以利用东盟地缘优势,充分挖掘东盟各国的历史文化,面向世界去寻找创意和IP。这条路是必须这样走的,如果仅仅局限于民族文化,那将会是一个死胡同。

针对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这个必须用经济发展来解决问题。实现高质量文化发展是消费升级的结果。

消费者从过去“只买贵的”变成“只买对的”,再到“只买更适合我的”,消费品从“大而全”变成“小而精”。需求的“小而精”必然要求供给侧的高质量。

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是供求规律的必然要求。但仅仅依靠市场本身,不足以实现了高质量的供给,必须要政府制定相应政策去推动落实。

从美国、日本等文化强国的发展过程就可以看出,政府在版权立法保护,制定优惠政策(主要是税收减免),直接资助,人才引进方面都作了大量工作。

1965年美国成立国家艺术拨款委员会,专门向非赢利性文化机构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1990-1991年间,美国仅从苏联就引进了3万多名文化创意人士,其中著名人才就达1500多人。这些事实,对做好高质量文化发展工作,是有深刻启发的。

谁来做的问题,政府主要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制定完善的符合实际的文化政策,促进和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发育。

通过大力支持国有文化企业的发展,培育文化消费业态,促成文化产业走向正轨。必须开放市场,让更多的文化企业能够参与,让全社会的创意和积极性不断迸发。唯此,广西的文化发展才有自信,才有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化自信从何来?——广西历史文化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