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娣,给我一份掺掺》 每周一书 2019年07周

《安娣,给我一份掺掺——透视进击的小国 新加坡》——萬宗綸

Auntie ,One Rojak !

“掺掺”是新加坡华语的一个词,《联合早报》认为这个词的概念是“什么都要,什么都有,不纯粹,混合起来”。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语言硕士,台湾大学地理系学士。此书是其求学期间的三百多个日子肉身地写出狮城的掺掺性格,不带保留,并非学术书籍,也不是旅游攻略。作者作为一个社会研究学者,作为一个外来人,以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到一个由外来人组成的国家,熟悉又复杂的面貌。华人占比达到76%的新加坡,是否如我们所想?

每每在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总会听到:恭祝全球华人新春快乐!

英文是否应该为:Happy New Year To All Chinese !

华人=Chinese,应该不会错,生活在祖国大陆的我们无需怀疑这个身份,亦不会去特别留意。对海外华人而言,Chinese却有着更丰富的意义和身份认可。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包括我),新加坡的户口登记,是需要注明“RACE”(种族)的,分CMIO. C是华人(Chinese),M是马来人(Malay),I是印度人(Indian),O是其他(Others)。

对于学生而言,这并不仅仅是登记,还涉及到考试!

很多人知道新加坡采取的是全英语的教育模式,而实际上是双语教育的政策,英语以外,要求学生学习符合他们种族的“母语”(mother tongue). Chinese自然学习的是Mandarin。

问题来了,那“娘惹”(Nyonya)应该学习什么?

娘惹菜很多人都听过,班兰蛋糕也是到新加坡必吃之一。但很少人对“娘惹”有个了解,“娘惹”是马来语Nyonya的音译,要了解这个词,需要了解一个概念“土生华人”,马来语是Peranakan。“土生华人”描述的是中国明清时代以来,迁徙到东南亚的华人,与当地住民同婚后剩下的后代,通常是华人男性与当地女性(马来人,爪哇人等等)通婚。土生华人,广泛出现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地,其中,男性被称作“峇峇”(马来语:Baba),女性则称为“娘惹”。

“土生华人”,又称作“峇峇娘惹”。峇峇娘惹族群的母语,通常是峇峇马来语,是中国南方语言与马来语的混种语,新加坡重要的领袖李光耀,第一个学会的语言就是峇峇马来语(Baba Malay)。

不过,在新加坡的户口登记里,并没有Peranakan的选项,也不能选Others,根据的是父亲的种族。

当我们经常听到海峡华人这个词时,也许并没有意识到,我们谈论的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群体。新加坡华人,马来西亚华人,泰国华人等等,并不是单一文化下的产物,他们的身份和族群认同远比我们日常理解中的“华人”要更复杂。

不在具体的时空中去理解社会群体和个体,单一的进行划分定义,有时未免太过刻薄。


《安娣,给我一份掺掺》 每周一书 2019年07周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安娣,给我一份掺掺》 每周一书 2019年07周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安娣,给我一份掺掺》 每周一书 2019年07周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安娣,给我一份掺掺》 每周一书 2019年07周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安娣,给我一份掺掺》 每周一书 2019年07周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安娣,给我一份掺掺》 每周一书 2019年07周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娣,给我一份掺掺》 每周一书 2019年07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