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光·金玲365天通情达理功课(214)

图片发自App

功课第214天(20190524)

                    给孩子什么样的爱

        溺爱,是把孩子当弱者对待,父母给孩子的是老母鸡护娃的爱;赏识是把孩子当强者看待,父母给孩子的是啦啦队加油的爱。

      今天周弘老师开灯心语中提到了两种爱,其中的一种爱是把孩子当弱者,认为孩子太小,什么事都做不好,生活中事事包办代替,这种从小一直被骄生惯养的孩子,集父母长辈万千宠爱于一身,似乎很幸福,但当他们长大的时候就会发现,许多小时候就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却要从零开始,那时的他们会充满焦虑和痛苦。

      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句话,“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让孩子们失去了许多学习体验的机会。小孩子真的做不了什么事情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记得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外国小男孩的视频,他只有1岁半,居然能够自己爬上爬下、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洗澡、自己刷牙、自己烤面包、自己用吸尘器打扫卫生……

      无独有偶,在中国也有一个小女孩,她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当她三岁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她父亲的双腿。对于父亲来说,这次的车祸更是让他觉得既痛苦又心寒,他的妻子抛弃了他,就连他的父母也不管不问,这些曾经一度让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看着突然瘫痪的父亲,小女孩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她开始给父亲端屎端尿、给父亲打水洗脸,甚至是自己煮方便面给他们父女俩填肚子。

      三岁的小朋友可以说正处于需要人照顾和陪伴的时期,他们还只能算作是幼儿,按理来说并不怎么懂事才对。可是这位还只有三岁的小女孩,竟然就已经开始独自照顾她的瘫痪父亲了,看着小小的她为了自己的父亲忙前忙后,每一个动作都让人看得眼眶湿润。

      真心为这两个小孩子赞叹,许多家庭,别说1岁半的孩子,就连三四岁的孩子还成天被大人追着喂饭、帮忙穿脱衣服……其实,每个孩子都圆满具足,都具备无穷的智慧和能量,就看父母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陪伴他们成长,是把他们当做柔弱的小鸡,还是当做翱翔蓝天的雄鹰,这也决定着孩子未来的格局和视野,直接关乎着他们的一生。(宏光)

图片发自App

                  那段与爱有关的记忆

      翻找绣线时,装绣线的盒子勾起了我的回忆。这是一个心形的德芙巧克力盒子,是先生在十五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送我的礼物,之前的十五年,因为他特殊的工作性质,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基本没有在一起庆祝过。送我这个礼物还是缘于包装盒子上面的字,正面写着:Do you love me? Yes,I do。背面的话则更令我有所感触:爱,要让你知道。

      第二天的纪念日则是在孔子学苑度过的,当时正带着女儿一起参加大爱系统组织的“满月计划”。于我们而言,那个纪念日既有诗情画意,又充满了意义。那天午饭后,我和先生手拉着手在孔子学苑的竹林里散步,不禁慨叹着,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能够在这个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在这个水清岸绿的季节里携手共度,该是怎样的美好与幸福!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先生当时这样对我说,“以前因为工作的原因,这个美丽难忘的日子我们几乎没有一起庆祝过,以后每年的这个日子,我们一定要一起把它过好!”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煽情的情话,朴实无华却打动我心。其实,我看重的并不是那一件件有形的礼物,因为它们都是有价的,只是一个个载体,通过它们来传递爱的感觉,只有背后所传达的这份爱才是无价的。就像先生曾经说过的,其实每一个纪念日、节日都应被看成是一个个爱的路标,提醒我们要把心中的爱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在共同前行的路上留下更多美好的、闪光的记忆,也才能更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在摇椅上慢慢聊”。(金玲)

你可能感兴趣的:(宏光·金玲365天通情达理功课(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