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8日教育日记

习惯是生长的表现,塑造来自心灵的主动

          殷德静

  关于习惯的培养,是我们教育者最应该重视和研究的问题,今天在共读杜威的书后,尤其是在郝老师的解读后,我对习惯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就是利用自然环境,以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习惯通过控制动作器官而主动的控制环境。

2、人们常常把教育解释为获得能使个人适应环境的种种习惯。所谓适应,必须从控制达到目的的手段的,主动的意义上来理解。

3、所谓适应,这是我们的活动对环境的适应,也是环境对我们自己活动的适应。

4、习惯是人与外界互动过程中最经济有效的应对方式。人不是被动的适应环境是主动的适应环境,通过改造环境。主动的习惯包含了生长习惯养成不是肢体动作,包含着理性和目的。理解“我们什么要这样做?”,不是方式,而是要思考如何转化为我们的习惯。

二、为什么要培养习惯?

1、文明人有习惯,能改造环境。

2、习惯能培养理智的和情感的倾向,以及增加动作的轻松、经济和效率。

3、习惯能主动的寻找机会转入全面的运作。

4、思维观察和反思的模式变成了各种技能和愿望。

5、习惯意味着生长变化,自由创造。从而自己控制自己,自己指导自己。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三、怎么培养习惯?

1、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智力。

2、有目的的做事情,在做事中养成了习惯。

3、主动走出舒适区。

4、要警惕习惯的固化。

四、我对习惯的认识:

1、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习惯是一个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也会让我们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

2、必须分清哪些是好的习惯,哪些是坏的习惯。必须警惕习惯对自己的禁锢。

3、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们必须重视习惯的对个人的影响,比如我现在养成的读书和书写习惯,慢慢地改变了我的思考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于改变了我的生命轨迹,不再是拘于小我的快乐和满足,而是心怀学校,心怀教育的希望,在教室,在课堂去深耕,通过改变一个个孩子,也实现了我个人的转变。

五、关于塑造:

1、教育是心灵的塑造,这一点没有疑问。

2、杜威所说的塑造是有赖于从外部起作用的某种东西的思想。

3、赫尔巴特有关塑造的理论忽视生物具有许多主动的和特殊的技能,也忽视了环境,实际包含个人对共同经验的参与,没有注意青年具有充满活力的,寻求有效的起作用的机会的能量。

六、我对塑造的认识:

  按照今天徐老师对“塑”字的解释:“用泥土抟成人物形象”,我们都能明白儿童显然不是泥土,不是我们想捏塑什么样子就捏塑什么样子。

  与泥土相比,我觉得儿童更像是一粒种子,本身具足“爱和智慧”,他们对世界满了无限的渴望,他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们只是要给他们适应生长的环境,去唤醒他们内在的力量。人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这就是新教育所说的,“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年7月18日教育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