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现场,接受质疑

尊重现场,接受质疑_第1张图片

文/程彦暄
  
近日,一段唐山女护士路边抢救倒地男子的视频引发众多网友热议。除了有不少网友点赞,也有一些专业人士提出了质疑。质疑的声音认为,女护士对倒地男子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这种急救方法只能在病人呼吸和心跳骤停的情况下使用。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救人的女护士叫马静,来自唐山市工人医院。马静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施救前确认这名男子已经没有了心跳和呼吸。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仅凭一段视频,便认定护士急救行为不当,不免有些“妄论”。春江水暖鸭先知,在现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护士的判断与心肺复苏救治操作,这是我们对其专业的尊重和职业素养的信任。
  
如今,网上多了一些质疑声音,是好事,所谓理不辨不明,在质疑与反质疑的辩论中,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了“心肺复苏”是什么?何时用?怎么用?相较于以往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路人病倒要不要救等事件在道德层面的讨论,我们更喜欢看到众多专业人士去讨论实用技能方面的问题。
  
质疑虽好,但在此多有不当。此时女护士一句“人救回来就好”的回应,值得我们为其点“赞”。在现场,既没有专业听诊器,亦没有心电图检测设备,故而正反双方均拿不出有效证据来证明患者当时呼吸和心跳是否骤停。此时此刻,相较于网友的“远程判断”,我们更愿意相信女护士的现场判断。
  
支持也好,质疑也罢,终归病人被救好的结果是我们都愿看到的。心肺复苏,既是一项专业的急救技能,又是生活中的常识性急救方法,如今正被广泛普及。然普及虽广,但真正能科学掌握使用这一技能的人却并不多,故而方有了对女护士的质疑。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下正被普及的“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尚有诸多不足。例如,一些企事业单位在邀请专业人士做心肺复苏培训时,多为一对多的培训模式,大部分学员往往是“眼睛学习”、“理论毕业”,即便是在假人身上实践操作的人也不多,更何况现实施救。
   
正因如此,专业人士方才会质疑普通人的施救行为,哪怕是拥有专业技能的女护士,仍难获信任。常言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无论女护士是否存在不当操作,我们都应该将“心肺复苏”培训这一常识性急救方式去专业化、实践化,而非“表演式”授课、“理论化”考核,唯如此,方能让“心肺复苏”造福更多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尊重现场,接受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