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死的不冤

人们都说家有粮心不慌,说明家底殷实比较耐折腾,而要说能折腾,在各省援鄂的队伍当中,最能折腾的该数江苏,什么散装江苏、苏大强、十三太保等名称飞驰而来,让湖北人民感动的同时,也着实让全国震惊了一把。

在江南待了两年,偶尔不经意的翻翻历史,然后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秦末那场轰轰烈烈的楚汉之争,不过是三个江苏人相爱相杀的故事而已:宿迁项羽扯起反秦大旗,徐州刘邦紧随其后,最后跟淮安韩信一起干翻了把兄弟项羽,此番看来江苏人闹着玩是有悠久历史了,近点的从清朝康熙时代的江南省算起,一直到民国的江苏乱斗不止,也有两三百年的时间了。

中国历史上称仙的人不多,被大家熟知的不超一掌之数,最著名的当属家喻户晓的诗仙李白,兵仙韩信次之,剩下的诸如医仙华佗、酒仙刘伶等人就略显小众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流传下来的经典诗句不胜枚举,韩信这个人也很有意思,是中国古代留下成语最多的一个人,胯下之辱、韩信点兵、功高震主、暗度陈仓、十面埋伏等等,这么算下来他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上比起李白也不遑多让了。

但韩信死的很早,35岁就被刘备老婆给灭了,他的死法也很奇葩,据说当年韩信在帮助刘邦夺取江山后,曾向刘邦要了个“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刘邦爽快的答应了,结果刘邦的老婆吕后把他装进一个笼子里,蒙上白布——不见天了,然后吊离地面——不见地了,再用削尖的竹子戳死——也不见铁了。

当然这个说法正史上没有记载,但《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却有辩士蒯通劝韩信称王称皇的事,大意是楚汉后期韩信帮项则刘败,帮刘则项败,两不相帮则天下三分,也因为这样,后人总是为韩信感到惋惜,觉得早知如此还不如自立山头另起炉灶了。我们姑且不论他三分天下的实际可操作性,因为这个问题就跟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一样,一抛出来只能陷入无休止且无法证实的各种推论当中,今天我们单从人性上聊聊韩信这个人到底怎么样。


民间传说韩信阳寿七十有五,因为做人忒不地道被斩了四十年阳寿,因此早死,那么他到底做了啥?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个人做事太绝,不留活路——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逼死项羽。我们总说春秋无义战,那么之前是不是就有义战呢?当然有,以前打仗都是很讲规矩的,我要打你我会先派人知会你一声,我打赢了也会给敌人留一条生路,奇门遁甲中的八门休、死、伤、惊、杜、景、生、开中就有三道吉门,这也是东方古老的凡事留一线的智慧,现在的很多俗语中都保留了这种思想的痕迹,如三月不钓鱼、四月不打鸟,如看破不说破等。我们常说四面八方,也就是围到八个方向已经是极限了,那十面埋伏怎么来的?还要加上天上和地下,有种说法是项羽在乌江边上遇到的小船也是韩信安排的,可见这个人是一丝机会都不给别人留的。他之前的秦人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同样的把事情做绝,被后世称为杀神,巧合的是这一神一仙都没得善终,可见天道循环,冥冥之中似乎真有因果这种东西存在。后世包括现代战争仍旧把不杀俘作为人道主义的重要体现,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说两军对垒,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话,那我们再说一个问路斩樵的故事。话说韩信被项羽追得迷路,前方又遇三条岔路,韩信便问一个樵夫那条路去汉中,樵夫告诉完他,韩信便把樵夫杀了,省的樵夫再告诉后面项羽追兵。这个故事载于《西汉演义》,比《三国演义》成书稍晚,为什么我想到对比两书的成书时间,因为我觉得这个故事与曹操杀吕伯奢有相似之处,曹操跑路时到吕伯奢家里蹭吃蹭喝,半夜听到磨刀声就起来把人家给杀了。这里我们还能理解为曹操生性多疑,但到韩信这里就有点不择手段的意思了。同时这个故事被纳入吕祖灵签当中,为第七十二签,吕祖灵签大约成型于宋明时期,因此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仍有待商榷,但总体来说既便是流传于民间的故事也代表了民心对韩信的认可程度,从这点说民间对韩信这个人观感极为不佳。

作为以儒家忠孝仁义作为理政总纲的封建王朝,孝是对人评价极为重要的一条。古人父死守孝三年,母死守孝一年,按照儒家的解释是每个人从生下来后,三年内离不开父母的怀抱。在这三年内,是父母养育一个孩子最辛苦的三年。那么当自己的父母去世后,要用守孝的方式报答父母这三年的养育之恩。而韩信为人诟病的还有一个活埋生母,当然不是真把他母亲活埋了。故事是说韩信未从军时给人放牛,有天累了就躲在破庙里睡着了,然后梦见两个神仙在对话,说韩信睡觉的这个地方是风水宝地,谁要是把祖先埋在这将来这家人的后人必能封王拜相,韩信信以为真。但长年战乱,早不知道自己祖先埋葬处,身边只有一老母,韩信便把母亲的头发、指甲埋在此地,后果成为楚王。要知道古人把头发这些看得极重,曹操打张绣时因为正值割麦季节,便下令军队将士:“凡践踏麦田者一律斩首!”但是很快老曹被打脸,因为自己的马把麦子蹭倒了,于是老曹玩了一出割发代首,可见头发对古人的重要程度,所以单就活埋生母这一件事就足以让韩信一辈子翻不了身了。

但是史记上另有韩信千金谢漂母一说。说韩信曾在南亭亭长家混饭吃,有一次韩信扑了个空,知道是自己蹭饭遭嫌,就跑出去河边钓鱼,差点饿死在河边。然后一位漂母每天将自己的那份饭分一半给韩信。后来韩信衣锦还乡,找到当年的漂母,报以千金。又找到南亭亭长,赏了他一百个小钱。本来如果没有亭长的事情这本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偏偏两件事纠缠在一起,韩信如此做法便有些小人得志的意思了。

韩信被斩四十年阳寿据说是因为五件事,每件事斩八年阳寿,以上列举了十面埋伏、问路斩樵、活埋生母三件,另两件是水漂核桃和赐钱惯娃,因为都是些民间演义和传说,便不再一一列举了,况且韩信那个年代是否有核桃这个东西尚有待考证。

但至少韩信这个人生性凉薄是八九不离十的,他这样的人朋友本就不多,钟离眜是他好友,项羽兵败投奔韩信,被刘邦知道了,于是韩信便将钟离昩脑袋割了下来给了刘邦。

杀人者人恒杀之,一个把别人性命不当回事的人,最后死在别人手里也是理所当然的,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韩信祠有一副对联,对仗工整,用十个字就总结了韩信一生:生死一知己(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存亡两妇人(即存于漂母,亡于吕后)。

一个纵横一个时代、打下大半个中国的人物就这样归为尘土,而我们只能轻拭历史的尘埃,尝试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出来,但终因年代久远,才浅学疏,只能做到盲人摸象、管中窥豹这个程度了。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足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韩信,死的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