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闯祸你收拾!未来20年缺少“自作自受”的孩子注定吃大亏

教育孩子是个既需要技巧,又需要付出感情的技术活。关于如何科学育儿,很多父母都很头疼。

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了以下一些关于育儿方面的理论和建议:

孩子是社会人

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孩子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孩子需要平等,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感

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

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关于育儿,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感悟的。

常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叫不动、不听劝、知错不改……

这是因为,你经常替孩子“担着后果”,没有让孩子自己“体验后果”。

什么叫替孩子“担着后果”

吃饭时间到了,孩子不想吃,你生怕他饿着,拿着一碗饭追着喂。

孩子早上起床哭闹,眼看着去学校要迟到了,你忙前忙后替他收拾,拽着他一路狂奔确保不迟到。

孩子带小伙伴回家玩,把自己房间弄乱了,你转眼就给他收拾整齐,他却全然不知。

相对的,有另一种叫让孩子“体验后果”:

吃饭时间到了,孩子不想吃,你跟他说明,过了这一顿的吃饭时间,只能等到下一顿才有饭吃。

一个小时后孩子饿了,过来找你,你真的没有给他加餐。持续几次后,他记住了,下次便准时吃饭。

孩子早上起床哭闹,眼看着去学校要迟到了,你提醒他还有多长时间,需要他自己抓紧时间。

孩子还是没有紧迫感,真迟到了,挨老师一顿批评。第二天,他动作很快,就没有迟到。

孩子带小伙伴回家玩,把自己房间弄乱了,你没有帮他收拾。

睡觉前,孩子回到自己房间,发觉房间很乱,大发脾气,不得不自己收拾。

替孩子担着后果,孩子没有体验后果的机会,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因此不会想着改变自己。

让孩子体验后果,孩子有机会体验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才会根据这个经验去调整自己的行为。

替孩子担着后果,家长从未放手。

让孩子体验后果,让其“自作自受”,孩子才能独立成长。

在让孩子体验后果的方式中,“自然后果法”最直接、最有效。

早在250多年前,法国教育家卢梭就提出“自然后果法”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犯了错,造成不良的后果,让他亲身体验并承担自已所犯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从中接受教训。

19世纪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以及当今风靡世界的《正面管教》的美国作者尼尔森,都推崇这种方法。

为什么“自然后果法”会如此奏效?

首先,孩子会从结果的愉快或痛苦,来判断一个行为的对错。

大冬天出门不愿意穿外套,一出门感觉到冷,孩子自然知道冬天出门不穿外套是不行的。

其次,孩子能从大小不同的错误中得到不同的体验,从而学会怎样行动。

吃面包时非要挤很多番茄酱,一吃觉得太酸了,孩子下次就知道挤少一点了。

第三,孩子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是直接的,逃不掉的,所以会非常谨慎、不会再犯。

爱玩抽屉,被夹了一次手感觉到痛了,下次不敢再玩。

看大人吃辣椒也想吃,尝了一口,辣坏了,下次不敢再碰。

只要大人敢放手,让孩子体验一次后果,不用大人多说,孩子自然能学会怎么做。

其中的关键点,在于“自然”。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真有教育意义和真正有益健康的后果,并不是家长们自封为‘自然’代理人所给予的,而是‘自然’本身所给予的。”

没有大人干预,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让孩子感受最自然的后果,才最有效。

自然管教法该如何运用?

下面,娇妈就结合《正面管教》等国际前沿理论,以及以往在孩子身上实施“自然后果法”的实践经验,给大家分享3大原则,希望能给想改变孩子的家长一些帮助。

原则1:事先要以尊重的态度和孩子商量

当我们计划改变自己的行为,让孩子体验他们的选择所产生的自然后果时,事先以尊重的态度和孩子商量。

比如,一年级时,娇娇经常漏带课本,每次都让奶奶给她送到学校。

学习了“自然后果法”之后,我决定让娇娇体验几次没人给她送课本的自然后果,她或许就能记住自己带课本了。

我跟娇娇说:“你经常忘记带课本让奶奶给你送过去,让奶奶非常地辛苦。带课本是你自己的事,我相信你下次能记住自己带课本。如果你忘记了,奶奶不会再帮你送过去。

娇娇思考了一下,点头答应。果然,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她都认真地把课本放到书包里。

以尊重的态度跟孩子商量,孩子受到尊重,也清楚这是自己的选择,便会十分配合。

原则2:执行过程中,大人不妥协、不干预

当孩子因为没吃午饭饿了的时候,他朝你哼唧、撒娇、发脾气闹着要吃东西时,很多大人都会愧疚或心软,忍不住妥协。

一旦妥协,此前的一切努力都会白费。

这时,你要做的是,和善且坚定地提醒他之前的约定,并让他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

此外,有些情况是父母在坚定地实行“自然后果法”,但老人家看不下去,忍不住插手解救孩子,便会让计划打乱,效果打折。

实行自然后果法前,应事先告知周围经常跟孩子接触的人,大家统一做法。

实行过程中,大家都要保持平和坚定,等待孩子体验到后果并发生改变的那一刻。

原则3:后果发生后,不借题发挥

面对孩子的错误选择,不羞辱、不嘲讽、不责难、不借题发挥。

“我早就告诉过你了”、“你看,知道错了吧?”、“让你不要碰,你非要碰,这下好了吧?”……都是在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会让孩子停止体验后果,而把心思集中到承受或者反抗这些责难或羞辱的痛苦上。

后果发生后,我们仍要保持尊重和平和,对孩子正在经历的后果表达同情和鼓励:“我知道你忘记带伞被淋湿了肯定很难受。我相信下次你会记得的。”

这样,孩子才会用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的错误,并把心思集中在感受后果和寻求解决方法上。

当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用“自然后果法”处理,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种情况不宜用“自然后果法”

1、 当一个行为在短期内看不到后果时

比如不刷牙会蛀牙、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好大学等等,孩子无法立即体验到后果,便无法给这些行为和后果建立因果关系。这种情况,“自然后果法”完全无效。

2、当孩子处于危险中时

孩子要闯红灯、摸插线板……赶紧拉住他,这个时候他们需要大人的监护和教育。

3、 当自然后果影响到他人的权利时。

比如孩子要朝别人扔石头、想试试高空抛物等,立刻制止,并严肃地告诉他,这样做是绝对不可以的。

作家独木舟说过:选择我们所选择的,便将要承担我们所承担的。

让孩子体验后果,便是让他在做选择。

他自己做出的选择,便要自己承担。

当一个孩子学会了选择和承担,就学会了独立和责任。

“自然后果法”是严肃而善良的管教,家长们不妨一试,用这种方法培养出一个独立、有担当的好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闯祸你收拾!未来20年缺少“自作自受”的孩子注定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