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7 从“三高”到“三失”:新视角看待老龄健康

在301医院读博士时“老年医学”是我们专业的必修课,系统认识了影响老龄健康常见慢病如“三高”疾病的危害、诊断、治疗和预防),同时对“何为老年医学”有一些困惑。比如,老年健康的反义词是什么,是老年疾病吗?另外,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通过医疗手段逐一攻克所有慢病才可以达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吗?

之后在北大和杜克大学做博士后期间,这个问题也一直带在身上。今年回国寻找教职,在准备教职申请材料过程中,也梳理了几年来在不同平台老年医学求学和研究的工作,发现这些工作如果以老年个体为对象的话,最后汇总成三个主要方面,分别是失能、失智和失衡(心里健康问题)。失能和失智读者可能听过已经不少,其中失能指的是身体因疾病或者伤害等原因导致的伤残,从而部分或者全部生活丧失自理能力;失智是指大脑认知疾病的统称,比如常见的记忆能力、思考能力、空间定向能力等脑部主要功能的渐进性丧失。第三个失衡是自己一方面为了像“三高”一样押韵,同时也更加贴切反应老年群体心里健康问题的词而想出来的,老年人往往在青中年时心理较健康,心态也不错,可是到了退休年龄后,进入机体全方位不可逆转的持续老化(aging)和退化(decline)状态,往往容易出现心态失衡导致的心理问题,这个问题十分隐匿,且老年人不愿表达,因此很难及时被发现。心态失衡累计到一定程度在后续生活中往往会集中爆发,伴随着人际关系能力下降,拒绝接受新鲜事物,敏感易怒,依从性不佳,睡眠障碍等情况。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我们普通认知的心理健康或许不同,而是以一种心态失衡为主要原因和表现的一种心理健康问题。

在一系列教学和科研训练后,笔者慢慢把视角从老年常见疾病——如“三高”,转移到一种更加综合,却又最契合老年人群生命质量的“健康指标”——“三失”。老龄健康的视角从“三高”到“三失”的转变,或许不仅仅是根据不良健康结局相关性或者老年疾病负担的重要性重新排序,而是回溯第一段的两个问题,如何定义老年健康的反义词,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那么,从疾病“三高”诊治的视角,往往会像面对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修剪破败、腐烂的残肢一样,难度不小,并且容易治标不治本;而从“三失”预防的视角(注:三失往往是不太可逆的,所以我们很少会提到治疗,而更多的是发生前的干预与预防,或者发生后的支持疗法),会像面对一颗成长及终将衰老的大树,从外部环境、养分以及一些大树的生活习惯(经常邀请小鸟除虫,森林中脱颖而出有更多光照,散发健康味道和周围环境良性互动等)等方面入手,不是针对驱赶而是更多针对根部以及环境。也许健康指标靶向为“三失”的反义词——即日常活动能力完好(躯体功能和社交能力),认知功能完好(智力好,有一定频率的脑力或益智活动),心态平衡(从个人修与养以及来自社会和家庭外部环境支持,提供一个友善的陪伴过程,使得老人能适应这个逐渐老化的状态,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在实现上述模板的过程中(from means to an end),老龄常见疾病的预防,调整健康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社会和家庭支持环境等等,都将成为一些有效的手段,并且相互的权重达到较好平衡,而这种达到较高生命质量的老化进程,或许比无病的进程会更加有意义,也更可能是我们期望的健康老龄化过程。

科技部将老龄健康重点项目的关键词是“主动健康”,而健康老龄化定义是“从生命全过程的角度,从生命早期开始,对所有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系统的干预,营造有利于老年健康的社会支持和生活环境,以延长健康预期寿命,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也许看待老龄健康的视角不止一种,以上从“三失”的视角也一定会有疏漏之处,同时也期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在这里抛砖引玉,欢迎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2-17 从“三高”到“三失”:新视角看待老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