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桥”的那点事

    《交通城》主题中,孩子们一直在和马路、大桥、公共交通工具打交道,他们通过亲身参访感受到了马路的热闹有序,同时也体会到当下人们出行的便利。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孩子们在了解马路的基础上对高新区周边的桥很感兴趣,因此,老师抓住孩子们的兴趣对桥开展了探究活动,从桥的理视演变、到桥的作用、各种各样的桥、周边的桥、桥的名称等进行了深度探究,孩子们也在活动区时间纷纷表现着自己的发现。

      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利用绘画、泥工、拼贴、拼摆、沙盘制作、搭建等形式再现高新区周边的大桥。在表现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拼摆区孩子们迁移在建构区立体搭建的方式进行桌面立体大桥的拼摆、制作区中有了之前制作学城沙盘的经验,孩子们会自主选择各种药盒、化妆品盒和卫生纸筒等材料制作桥墩和桥上的汽车,在解决问题上有很大的进步。


      在观察和指导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共性的问题,如孩子们对大桥的观察不够细致。了解了桥的基本构造,由桥台、桥墩组成,但是在作品的再现上我发现孩子们没有目的地绘画桥墩,总是画的密密麻麻,桥台和桥墩也是分离开来的,所以我反思在同孩子观察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细节的观察,孩子们没有真正了解大桥的具体结构。

我和“桥”的那点事_第1张图片
我和“桥”的那点事_第2张图片

  所以,出现问题就要及时的解决问题,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晰的了解大桥的结构,我们借助幼儿园周边的有利资源,进行了一场近距离的参访活动,带孩子们走当桥上看一看。

我和“桥”的那点事_第3张图片
我和“桥”的那点事_第4张图片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桥墩和桥台、桥墩和桥墩之间的关系,观察其特点。

我和“桥”的那点事_第5张图片
我和“桥”的那点事_第6张图片
我和“桥”的那点事_第7张图片

回到教室我们继续进行再现,并借助绘本观察,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在参访后的变化。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同时还需要教师具备对幼儿作品分析的能力,了解孩子们地个别差异和最近发展区,及时给于支持和指导,有助于幼儿更好的获取信息和经验,持续开展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和“桥”的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