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

2021年2月15日,北京天空艳蓝,草地低低的土黄,我心里念念不忘老家。过完这个年,老家就要正式被征地拆迁了。

一、   老家的屋子

槎塘杨家是我的老家,老家很美,在老家的日子,晒着慵懒的阳光,会忘记很多的事,睡得安稳笃实。


我的老家_第1张图片


我的老家_第2张图片

我的老家,不繁华,甚至非常落后。没有自来水,还是老式的压水井。。。但,这又有什么关系,这里有父辈们或者父父辈们用一砖一瓦围成的一方天地。这方天地里个不大不小的院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有花,有树,又开花又结果。枣树,葡萄树,枇杷树,桔子树。

每年过年前后,天气好的时候,都会在树下支张圆桌子,摆大红大绿的糖果还有瓜子或者简单的酒菜,拿大碗装茶,开成年的的老酒,三三两两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坐成一圈。。。桌子底下,鸡呀狗呀也来凑热闹。小屁孩们追着它们到处跑,鸡犬不宁。。。

二、   老家的生态的美

小小的槎塘杨家,可追溯的大约120年的历史。老树越来越苍幽,野草荒藤越来越茂盛,鸡鸭鹅猫啊狗啊,越来越自在坦荡。人与自然多么的和谐共生的示范区。没有规划没有刻意建设,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水绿贯村的森林城市。出门就见绿,出门就是园,100米肯定就见水。。。

 道法自然,自然的东西想必就是最合理的。城市规划里的竖向、防洪排涝、雨水排水、甚至海绵城市的理念在这里具体都有民间智慧体现。首先是雨污尽量分流:每家都有化粪池,每年一次或半年一次清掏担去菜地浇肥;雨水采用明沟排水方式,遵循重力排水的原理,最终排至地势最低的 “新塘”。这么多年新塘的水质一直不错,以我现在的理解,它有地下水的补水系统,有溢流排放系统。收集的雨水利用率高,用来全村的洗衣还有浇洒菜地绿地等等。。。在新塘的旁边,有一个面积更大的塘,里面养了很多鱼,小时候傍晚就有很多人在塘里洗澡。。。现在,塘边有很多很多的白鹭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鸟。。。

 生态好不好,白鹭先知道。北京就可稀罕白鹭了,为了不打扰白鹭,有个占地70公顷的湿地公园的没有公共开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吓走了白鹭。每年六七月份很多摄影爱好者就去湿地公园拍白鹭,然后各种媒体宣传,烘托出了一个宜居宜业文明生态的绿色城区。

 每年回老时候,都会照许多照片。大环境下的农村城镇化、工业化也裹挟着这小小的乡村,有些照片已经是绝版,比如四年前照的老牛的那张照片;有些背景已更新,比如离槎塘四里路的规划建设的垃圾发电厂的。。。


三、  老家的冷

南方的老家的冬天什么感觉?

我的老家_第3张图片

冷~!

湿冷的冷!

室内室外一样一样的冷!

晚上上厕所的心也是冰冷的!

睡觉的时候得穿厚秋衣厚秋裤,于我而言,还得穿上毛衣,套上袜子,最好肩膀上再塞些衣物,免得那冷随着妖风就潜进被子。脚上的被子要实实在在的叠好,否则伸脚的时候没着没落的,就会觉得脚没有安全感。


我的老家_第4张图片

  老家的被子有5斤的,6斤的,8斤的,10斤的,12斤的,14斤的。我盖过16斤的棉花絮弹成的被子,喜欢覆盖在身上那稍重的温柔的压迫感,喜欢被子的边边角角不同的温度。刚钻进的被子确实是冰凉的,早年老家烧木材的时候,通常都是用火笼预热。半夜的时候就热起来了,这热不似北方暖气屋里的燥热,是那种私底下似乎和你协商好的烧热,需要你时不时用脚试探着阴凉地,或者一秒钟的功夫,腾的一抬脚,被子掀起,热风散去。

我睡眠不算好,一回老家,就能品尝睡眠的酣甜。在老家的木制床上,盖着新鲜棉花絮弹成的被子,睡觉才是真正的睡觉,那种没有任何压力,完全放松的,就像小时候有妈妈在床边一直陪着你的感觉。

早上一睁眼,天就白了。我通常住二楼,窗子外就是柚子树,风吹着柚子树,柚子树上结着柚子,每年都有两三个柚子离窗子特别的近,我不摘,早上赖床的时候看着。麻雀喜欢在柚子树上玩耍,叽叽喳喳。在外窗台的角上,有燕子做的窝,燕窝。


老娘早上起的早,煤炉里的火正旺,上面坐着铝制的茶壶,铮亮铮亮的,吐着着急的烟圈,像是在召唤,热腾腾的洗脸水已经准备好了。老娘做好了早餐,不见下楼吃早饭的老儿老女们,就大声吆喝:“起来喽,还白起来呀。。。都几点了。。。俺哩几时洗碗喽。”

四、  老家的歌

我的老家_第5张图片

   老屋伴着母亲,悠闲而孤寂。母亲不喜欢大城市,她总说:“路上车子太多、汽油味道太浓、头晕不敢过马路;楼层高了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不如脚踩着老屋的水泥地踏实。。。     

母亲喜欢听歌,也喜欢唱歌。现在她老了,因为假牙,唱歌的音调越来越不准,但她还是喜欢唱。。。母亲最喜欢唱的是《真的好想你》,天堂的父亲一定听得见。她一定经常私底下和我父亲聊天:“老杨,你要活着多好”。然后泪流满面,只有老屋看得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