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两难可以调和

日前看到一篇关于工作与梦想的文章,其整合工作与梦想的理念引起了我对这个人生大关节的重新思索。

人们常说,你人生的高度取决于八小时之外做什么。那八小时之内呢?八小时之外和八小时之内是分开割裂的,还是可以整合联系的?

这里涉及一个重要议题:工作与生活。很多人会认同,工作是为了生活,不能让工作侵占生活。那生活是什么?这又取决于每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倾向。有人安于日常烟火的小日子,打理柴米油盐酱醋茶;有人倾心精致审美的小情怀,摆弄琴棋书画诗酒花;也有人着眼宇宙苍生的大格局,发奋立心立命开太平。有的人喜欢的生活是休闲娱乐吃喝游逛的物质享受,有的人追求的生活是内心宁静逍遥自在的精神满足。那工作呢?是基础,是途径,也可以是归宿。二者并非是对立的。

周国平曾就这个问题有很好的总结:“每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自己热爱的那项工作,他借此而进入世界,在世上立足。有了这项他能够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他的生活就有了一个核心,他的生活围绕这个核心组成了一个整体。没有这个核心的人,他的生活是碎片,会分裂成两个都令人不快的部分,一部分是折磨人的劳作,另一部分是无所用心的休闲。”

之所以有八小时内外分裂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工作和梦想(或者说想过的生活)联系不密切,甚至看不到联系,工作只是谋生,梦想只是想想。像徘徊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想离开却不得不停留的世界,另一个留恋不舍却不得不离开的世界。在这两个世界无法自由切换,不仅加深了前一个世界的痛苦,而且减轻了后一个世界的快乐。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你为什么想过那样的生活?因为你觉得那样的生活过起来让你快乐。你为什么热爱?因为你在那个世界徜徉时你感到快乐。那什么是快乐?

首先,快乐不是快感。快感只是一时的快意或刺激,结束后往往会伴随更大的空虚和无聊;转而追逐更大的快意或刺激,限于更大的空虚和无聊……物质感官上的快感会陷入恶性循环。而快乐可以是内心持久的愉悦,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听一首音乐,见一个喜欢的人,都可以让你持续那种美好的感觉。一旦体验了更大的快乐,便难以满足于普通的快乐,转而追求精神生活,而灵魂有更高的来源,更高的快乐才能使我们满足。

所以,有人献身艺术,献身科学,献身信仰,活得像一个大写的人该有的样子。努力达不到的,热爱可以!

那你为什么做一份你自己不热爱的工作呢?因为生计?借口!因为你热爱的东西没法让你谋生?你还不够热爱!因为你没有别的工作能力?懒惰!因为你没有热爱的工作?活该!

为什么你八小时外不会再做跟工作有关的事?因为不爱。为什么你工作加班几个小时就怨声载道、叫苦连天,而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觉得时间的流逝、一不小心就到了深夜?因为热爱。

你有热爱的领域吗?为什么不找一份与其相关的工作呢?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就打通了。热爱的领域技能不足?八小时外补充技能,八小时内练习技能。没有热爱的领域?寻找,尝试,行动,坚持。

为什么很多人明明认识到了,还是会苦苦陷于其中而难以跳出呢?因为这是人性本身的问题,古已有之。

嵇康《家诫》里说得最是简练精要:“人无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所欲准行,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必济。若心疲体解,或牵于外物,或累于内欲,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则议于去就。议于去就,则二心交争。二心交争,则向所见役之情胜矣!或有中道而废,或有不成一匮而败之。以之守则不固,以之攻则怯弱;与之誓则多违,与之谋则善泄;临乐则肆情,处逸则极意。故虽繁华熠燿,无结秀之勋;终年之勤,无一旦之功。斯君子所以叹息也。”

“外物”“内欲”“近患”“小情”种种“去就”的顾虑,对跨出雷池一步都是很大的障碍,若无大智大勇,只能归于一声叹息。

怎样获得大智大勇?修炼。“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裂的两难可以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