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颠沛流离

图片发自App


年关近了。

火车站,客运站,调配新增大量的车次,满足各种人群的回家需求。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热热闹闹,嘈杂无边,是此时的真实境界。

马路上的车就像出来展览一样,以各种不同的姿态,穿行在闹市和乡村,高速和各种道路上。新手们刚刚上路,满怀欣喜和新奇,熟手们胸中有丘壑,踌躇满志。载着一年的酸甜苦辣,奔赴家园。

还有那千军万马的摩托车归乡队伍,更似迁徙的候鸟,携幼扶弱,不惧寒冷,不分昼夜,向着家的方向,展开了飞翔。

新年过后,返程的人们,再次怀着一年的憧憬和斗志,踏上寻梦之旅,且年年如是。

现代人免不了颠沛流离。

离开故土,向远方寻梦。这是现代人的无可奈何的选择。

古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古代人信息不畅,交通不便,出游困难,所以这样来要求。

现代人,随时随地可以接到电话,飞机高铁,睡醒已经在千里之外。谁还愿意一辈子待在一个地方。“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多少人在思念着“诗和远方。”

可现代人有现代人的困惑。比如,很多时候,很难说清一个人,他是哪儿的人,包括他自己。

他生在河南,七八岁以后随父母去山东打工,十几岁岁去东北上学。毕业到湖北去工作。几年以后,辞去工作,到沿海去发展,逐步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他的业务,遍布全国。他固定待在一个地方的时间太短。这时候,你问他,你是哪儿的人?他也许会说,我是河南人。但他明明又不是河南人。他在沿海买了房子,是上海人,是宁波人,但他总觉得自己不是。他无法为自己定一个心理上,可以安然接受的,“我是***的人”的答案。

没有归属感,精神上的颠沛流离,让很多人,失去了家园。

这部分人,可能是少数的成功人士。还有很多人,并不能买房买车,以更低姿态的生活标准,同样在流离失所。租房,做着生意,或者打工,甚至三年五年,不能回故土一次。

这些人,大多是成年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生活的重担。

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是这颠沛流离中,最为辛酸的一群。

他们就是那些孤独的老人。

70岁的张奶奶,10年前没有了老伴。孩子都非常孝顺,把她接到了做生意的外地城市。

城市的生活,非常的枯燥,除了接送孩子,她没有朋友。出行困难。精神孤独。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种了一辈子的田。如今在这豪华的屋子里,看似享福,却是牢笼一般。

她想回家,家里三五间红砖房子,小小的院落,栽满了桃杏石榴。她想回家,在农忙的时候,到地里去,看看麦黄苗青。

可是,她回不去,儿女谁都忙,都有自己的大事,重要的事。谁在乎那几亩田地,和小院里的瓜果梨桃呢?

时近年关,张奶奶想回老家看看,说了几遍,甚至是再三要求,仍然被忙的天昏地暗的儿女拒绝了。儿女们说:“回到农村,没有暖气,清锅冷灶,实在待不住了。”张奶奶只有独自垂泪。

远的回不去的家,隔着一千里的路途,张奶奶看着眼前的华屋,看着他们的背影,她的心,早回到了自己的红砖房,欢声笑语,却难以心安。

其实不但是张奶奶这种情况。

村子里的老人,有儿女几个的。到了老伴先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都要轮流到儿女家住。每到一个月,或者三两个月,就要换一个地方,到其他的孩子家居住。这样的老人,总是感觉自己漂泊在外,住了一辈子的家,就再也回不去了。

有一个三爷,80多岁了。两个女儿都在邻村。他轮到这两个女儿家照顾的时候,总是拄着拐杖,一直走到自己家的村头上。可他不敢回家,不能回家。他只能看看自己住了一辈子的屋子,再慢慢地转回女儿家去吃饭。

我知道这个三爷的辛酸难过。有时候,明明就是一顿饭的事情,可偏偏又不是一顿饭的事情。多照顾的,未必能落好,万一吃的不得劲了,出了一差半错的,农村的事情,常常比想象的更复杂。

轮来轮去,只有等到该过年的时候,老人们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跟儿子儿媳过年,真正显示出自己,是这家庭里的一员。

如果有固执的老人不肯去其他的孩子家,不肯换地方,那就是不为孩子们着想,不顾孩子们工作繁忙。于情理不通的。

农村的养老,这一种,算是最普遍的,也似乎最人性化的。比起外出打工,让老人空巢的,都已经是很好的了。可是,老年人这样有家不能回,同样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颠沛流离。

我也无法想到更好的方式来解决。但我真的心里,为这样的颠沛流离,感到难过。

也许现代人必须这样,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安心之所,包括老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代人的颠沛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