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为先

之前设立的目标,实现的磕磕碰碰,都不是很好,倒是卡片大法以为成为最近最大的收获,为个人思考的瞬间留下了不少火种和入口

 

结合最近目标实现的效果和思考的总结,对之前的干巴巴的“计划列表”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流传下来的真真正正大部分都是好东西

 

那么我眼中的计划列表是什么呢?

 

1.     至少有一个“人生目标”看,不关于过多哲学,仅仅是内心最深处最想实现的目标/最想成为的样子/最喜欢的生活方式等最深最渴望的欲望

2.     想要实现这个“人生目标”需要哪些不必可少的条件,一一列出来,作为中期目标,这些中期目标一个就可能跨越年甚至十年为单位的人生跨度,但也存在并行/前后/促进/竞争的关系

3.     为了实现这些中期目标,近期需要实现哪些“周目标”,“月目标”,“季目标”,“年目标”等近期目标

4.     这些近期目标可以拆分成哪些最小行动单元——不用多思考和选择,直接拿起来按计划做的最小行动单元——这些最小行动单元开始很容易,开始做之后也无需太多切换,一路顺畅务无比

5.     拆解最小行动单元时需要根据任务特质,划分几条截止时间线,每个截止时间线之前都有一票需要完成的最小行动单元,他们组成了具体行动的“计划列表”,空闲下来后可以直接根据当时条件和优先度从计划列表中挑选任务进行完成

 

简简单单,明晰通透,看着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还尤其显得繁琐,有那功夫事都做完了

 

但没有列计划列表就把事做完了(按部就班不匆忙),做好了,做对了么?

 

相信大部分人这三个问题都是否定的答案。

 

为什么呢?

 

我们就从这个计划列表执行步骤中看,看实现了哪些,满足了哪些,导致它能让我们做对事,做好事,做完事

 

人不是一个孤立的独裁者,不是“一个大脑、一个思想、一个声音”,即使大脑也因区域与功能分为“原始大脑”(饥寒触痛,总偏向于采取行动做点什么等)。“远古大脑”(情绪需求)。“理智大脑”(理智以及自我证明自我实现),这三个大脑级别从低到高,而我们通常无法拒绝更低级别的诉求的(再有情绪也得吃喝,也得躲避伤害;再理智也有极端情绪下理智失控的情况)。

 

而我们的低级大脑在现代社会一日三变的情况下通常无法做出最合适的选择,这就导致我们无法按既定的方向以更正确的方式去接近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次级自我,这些都是真实组成完整自我的部分,相互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好坏,也无法完全消灭,只看哪一部分自我占的比例多些,能占用更多“带宽”和“注意力”资源,因此当一个正常人在理智状态下是不是没有情绪,而是理智这个次级自我占更大的带宽和注意力资源,让情绪不那么外显

 

计划列表起了什么作用呢?它起的作用就是在各个层级辅助我们“人生目标”抢占带宽和注意力资源!

 

人生目标太遥远,遥远到不如眼前的一顿大餐,一场游戏生动具体,诱惑非凡,尤其当现在技术触手可及无比方便时,只要轻点几下进入游戏,打开微信几十分钟,几个小时就被沉浸其中的自己挥霍掉了。

 

而每当人闲下来时本能想做点什么采取点行动,这些“触手可及”的诱惑就成为我们的“时间杀手”!

 

但有了具体的行动清单就不一样了,清单上的每个任务已经是最细粒度了,不需要多的思考和选择,直接选中符合条件最适合的开始干,既有“触手可及立马开始”的便捷,也有“参与到人生目标的实现”这个宏伟工程中的荣誉感,实现任务的满足感!

 

就是借了“人生目标”这张虎皮,在原始大脑层次,最细粒度任务打败了好逸恶劳图便捷快速地本能

 

而短期目标是不断补充任务清单这张计划列表的“弹药库”,正是这些短期目标降低了拆解任务的难度,让其能很方便的不断补充进计划列表中,且粒度较细很方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补充

 

劳而无功岂能长久,每一个中期目标的实现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质变:英语可以顺畅地读写/学会开私人飞机等/职级的提升/副业的开创/创业的成功等等等。

 

每一个中期都是一项人生的成就,也是走向人生目标的坚定一步,这些带给我们社会认同或者荣耀,击败懈怠与颓废,坚定我们继续行走下去的决心!

 

自此,整个人生目标通过层层计划列表整合了各个层级的自我满足,还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路上形成了良性的激励,让人生的道路越走越顺,越走越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立意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