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RIP和OSPF对比

目录

  • RIP基础介绍
  • OSPF

RIP基础介绍

RIP是基于路由矢量算法的路由协议,在大型网络中存在收敛速度慢(发生故障时,解决故障的时间久)、度量值不科学、可扩展性差等问题。
RIP更新时间30s,老化时间180s,如果路由在180s之内没有刷新,路由器则会认为该路由失效了。路由通过计时器的收敛方式。
RIP没有邻居维护机制,通过被动等待路由老化的方式来判断路径是否失效。

示例说明RIP的缺点
【OSPF】RIP和OSPF对比_第1张图片

  • 收敛速度慢
    目标C–>A
    路径1:C – B – A,需要2跳
    路径2:C – D – E – F – A,需要4跳
    C会认为路径1是最优路由
    假设B–A之间的交换机出现故障,C不能及时感知到故障,C发往A的数据包依旧会沿着路径1发送出去。此时就会发生丢包,等到C路由器中路径1到达了老化时间,C会选择走路径2.
  • 度量值不科学
    RIP以跳数作为度量值
    假设路径1中的每条链路带宽1M,路径2中的每条链路带宽10M
    C–A的数据包会走路径1
  • 防环机制即可扩展性差
    跳数最大是16跳(16跳为经验值而非计算出来的),16跳路由是失效路由
    当跳数为16跳时,路由器就会把该报文丢弃,但是这样做限制了网络的规模,RIP协议无法支持直径过大的网络

RIP特性即带来的一些问题

RIP特性 带来的问题
逐跳收敛 收敛慢,故障恢复时间长
传闻路由更新机制 缺少对全局网络拓扑的了解
最多有效跳数为15 环形组网中,使远端路由不可达
以“跳数”为度量 存在选择次优路径的风险

RIP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RIP问题 优化或解决的方法
收敛慢,故障恢复时间长 “收到更新->计算路由->发送更新”改为“收到更新->发送更新->计算路由”
缺少对全局网络的了解 路由器基于拓扑信息,独立计算路由
最多有效跳数为15 不限定跳数
存在选择次优路径的风险 将链路带宽作为选路参考值

OSPF

相比RIP,OSPF做出的变化

  1. RIP:收到更新->计算路由->发送更新
    OSPF:收到更新->发送更新->计算路由
    RIP传递的是路由结果;OSPF传递的链路状态信息
    OSPF把计算路由的过程给挪后了,解耦了路由传递的过程和路由计算的过程。链路状态LS是计算路由的材料,OSPF通告的LS链路状态是计算路由的材料,并不是路由结果。
  2. 拓扑计算机制不同
  3. 不限制跳数,但是会选择别的方式来防环

OSPF的工作过程

  1. 建立邻居关系
  2. 同步链路状态数据库(彼此交换状态信息,保持两台设备之间数据库的一致性)
  3. 计算最优路由(由各台设备独立计算)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基础,网络,OS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