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天生的,还是可以训练铸就的?

莫扎特是西方音乐史上公认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与海顿、贝多芬一起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成就推向顶峰。1760年,4岁的莫扎特开始学习钢琴、作曲。1762年,6岁的莫扎特就在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莫扎特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尽管他仅仅享年35岁,但一直被公认为“天才就是天生“的最佳榜样。

爱尔兰国际大学的行为分析心理学家Bryan Roche,和畅销书The Genius in All of Us的作者David Shenk等专家,都曾提出,人类的平均智商水平在80-119,20岁以后,智商将达到顶峰并趋于稳定,每个人都有成为天才或者伟人的潜能,关键还在于找到训练方法。

2008年,瑞士伯尔尼大学的研究者验证了上述说法。他们在10000名学生里面,选拔出玩N-back游戏最好的20人组建"天团"A组,另外再随时地选择40名学生,分别组建B组、C组,每组都是20人。N-back游戏非常简单,一个白色的正方形画面被分为九格,每过大约两秒钟,会有一个小方格被点亮,与此同时,会有语音读出一个英文字母。如果点亮的方格与前一次的发生了重复,就在电脑键盘上按A键,如果语音字母重复了,就按L键。

这是游戏的第一级。如果你顺利过关了,那么在第二级,你就得判断出被点亮的方格和语音字母是否与上上一次相同。这样一来,游戏的难度一下增加了不少。如果你还能过关,那么下一关就得判断是否与三个之前的信息相同了……如此进行下去。

研究者让”天团“A组按照自己的习惯自由练习,B组、C组在专人指导下,每天分别训练15分钟、30分钟,并记录三组的平均成绩。结果发现:

1、随着时间的推移,B、C组与A组的差距越来越小。

2、大约是第15周之后,B、C组的平均成绩都越过了A组,并且再也没有被A组追上。

3、C组的成绩很早就超过B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B、C组的学生经过训练之后,玩N-back游戏的平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而A组的水平却停滞不前,也就是说经过训练,B组、C组都获得了和”天团“A组一样甚至更优越的表现。

研究者说,莫扎特的天赋很可能也是后天训练的结果。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是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作曲家,母亲安娜·玛丽亚·莫札特热衷于音乐并能够演奏大提琴和小提琴。从4岁开始,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就开始全职培养儿子,并带着他外巡演。

1763年6月至1773年3月,莫扎特与父亲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进行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这次演出让莫扎特对当时最先进的意大利、法国、德国歌剧等体裁都有了认识,还结识了J.C.巴赫、G.B.马蒂尼、G.B.萨马蒂尼等作曲家并学到他们的作曲技术,这时的作品已经显示莫扎特创作体裁的广泛性和他对歌剧创作的兴趣。

要知道,莫扎特每天音乐训练的强度,可比B、C组学生高得多,并且优质的练习一直没有中断,总能获得父母、大师们及时的反馈,他的天才表现完全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很多人在遇到挫折时,总是抱怨自己“不是这块料”、”没天赋训练白瞎“。大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所谓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

天才般的能力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但需要正确的方法。关于训练方法的总结,人类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一万小时天才定律”,但实际上1万小时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刻意练习》的作者艾利克森告诉我们,训练分为有效训练与无效训练,将1万小时花在有效训练、高效反馈上,才可能让新手触及大师的水准。

至于什么是有效训练?如何刻意练习?将是我们未来重点分享的话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才是天生的,还是可以训练铸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