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八卷 (1)读书笔记 写论文用

苗立田.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八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5-6

每人对自己所知的事情都会作出很好的判断,对于这些事情他是个好裁判员。因而,在个别方面受过教育的人在这方面能够很好地判断,而在一切方面受过教育的人则能够作一般意义上的判断。所以政治学不是青年人本应学习的课程,他们对生活尚无实践经验,而这种理论来自生活经验并说明生活经验。此外,他们还为情感所左右,学不到任何有益的事情。因为这门科学的目的不是知识而是实践。青年人不但在岁数上年轻,而且在品格上也幼稚。他们的缺点不在于少经历了些岁月,而在于纵情使气,在生活上追求那些个别的东西。他们和那些不知约束自己的人一样,对于他们说来知识等于不知,对于那些使欲求服从于理性的人,这门科学在他们的行为和活动上却有所帮助。应当如何进行论证,以及可以设定什么前提,对于所讲者已经足够了。我们暂且先讲这些。


苗立田.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八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7-8

我从被打断的地方接着说,许多人从生活得出结论,认为善和幸福并不是不可理论的,那最为平庸的人,则把幸福和快乐相等同。因此,他们以生活享受为满足。主要的生活有三种选择,第一种就是我们方才所说的享乐生活,除此而外,另一种是政治生活,第三种则是思辨的、静观的生活。有很多人在过着寄生的,很明显是一种奴性的生活,然而,却显得满有道理,因为在名门贵青中,很多人是萨尔且那帕罗式的人物。

那些崇尚名声,喜欢活动的人认为善就是荣耀。也可以说,这就是政治生活的目的。然而,对我们所求索的东西来说,这未免太肤浅了。因为这种善更多地在授予荣誉的人那里,而不在被授予荣誉的人。而我们则敢断言,它是某种本己的、固有的、难于剥夺的东西。更进一步说,人们似乎是为了表明自身的善良而追求荣誉,至少是来自明达之人的夸奖和有识之士的赞誉,也就是为了德性的缘故追求赞誉。这就不证自明,在活动家们看来,德性要更好些。甚至可以这样说,在政治生活中,德性比荣誉是更高的目的。看起来,甚至于连德性也不是完善的,因为,即便在睡着的时候,似乎德性也不消失,或者也有在一生中消极无为的德性。除此之外,那些有德性的人也有时运不济的时候,除非有人进行狡辩,谁也不会说这种倒霉的生活是幸福的。对这种生活就说这么多吧。这些反复的说明也足够了。那第三种生活,即思辨的生活留待以后再加考察。至于那些敛财者,是在那里受强制而生活着,因为很显然财富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善,它只是有用的东西,并以他物为目的。这样比较起来,前面所说的东西就更有资格来被当作目的了。它们是由于自身而受到喜爱。但看来它们也并不是就其自身的目的。人们在这里讲了不少道理,还是把它们先放在一边吧。


苗立田.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八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5-16

善的事物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些称为外在的善,另一些称为灵魂和身体的善,我们说灵魂的善是主要的、最高的善。我们把善看作是灵魂的行为和活动,这乃是个早已存在的、古老而美好的主张,现在的哲学家们也没有不同的意见。在这里,正确地说明了行为和现实活动就是目的,所以,灵魂的现实活动就是善,但不是外在的善。幸福就是生活优裕、行为美好的观点和这一原理完全符合,因为我们已经把它规定为某种好的生活和好的行为。


苗立田.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八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6-17

这样的生活自身就是快乐的。快乐是灵魂的快乐,一个人总是对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快乐。马使爱马的人快乐。戏剧使观剧的人快乐,同样公正使爱公正的人快乐。总的说来,合乎德性的行为,使爱德性的人快乐。许多快乐是相互冲突的,那是因为它们不是在本性上快乐。只有那些对爱美好事物的人来说的快乐,才是在本性上快乐。这就是永远合乎德性的行为。所以对这些人来说,它们就是自身的快乐。生活并不把快乐当作附加物,像件装饰品那样,生活在其自身中就具有快乐。不崇尚美好行为的人,不能称为善良,不喜欢公正行为的人,不能称为公正,不进行自由活动的人,不能称为自由,其他方面亦复如是。这样说来,合乎德性的行为,就是自身的快乐。并且它也是善良和美好,倘若一个明智的人,如我们所说那样,对于这些问题都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他就是个最美好、最善良的人了。最美好、最善良、最快乐也就是幸福。三者是不可分的,正如德罗斯铭文所说:

最公正的最美好,

适意的莫过于健康常在,

让快乐永远充满胸怀。


苗立田.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八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8

在这里我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幸福是学到的,获得的,以什么办法培养出来的,还是某个神的恩赐或机遇呢?如若神真给人送过什么礼物的话,我们就很有理由说幸福就是神之所赐了。在人所有的东西中,它是最好的。不过这问题属于另一研究范围。显而易见,即或幸福不是神的赠礼,而是通过德性,通过学习和培养得到的,那么,它也是最神圣的东西之一。因为德性的嘉奖和至善的目的,人所共知,乃是神圣的东西,是至福。它为人所共有,寓于一切通过学习,而未丧失接近德性的欲求的人。人们有充足理由主张,通过努力获得幸福比通过机遇更好,这表明,凡是合乎自然的东西,在本性上就是最好的,正如人工的东西一样。一切原因,特别是那些合乎最高善的东西,都莫不如此。说什么最伟大、最美好的东西出于机遇,这是令人万难接受的。


苗立田.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八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9

对问题的定义也许有助于问题的回答。人们说,幸福就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灵魂的现实活动,其他一切或者是它的必然附属品,或者是为它本性所有的手段和运用。在本书开头我们就一致同意,政治目的是最高的善,它更多地着重于造成公民的某种品质,即善良和美好的行为。所以,不论是牛,还是马,以及其他动物,我们都不能称之为幸福的。因为它们没有一种能分有这种现实活动。出于同样的理由,也不能说孩子们是幸福的,因为年龄的关系他们没有这样合于德性的行为。对于他们只能说有希望获得至福。还须如我们所说过的,德性是完满的,须终其一生。在一生之中变化多端,随机投缘,一些人气运亨通,到老年却陷于悲惨的境地,正如史诗中关于普利亚莫斯的故事那样。没有人把这样的遭遇和结果叫做幸福的。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只要还活着,就不能说是幸福的呢?因为梭伦要人们"盖棺定论"。如若作这样理解,那么人只有在死后才幸福吗?这样的看法当然完全荒唐,特别如我们所主张幸福是某种现实活动。我们不甚同意死后幸福的说法,并且梭伦也不是这个意思。他的意思只不过是,一个人在身死以后就能摆脱邪恶与灾难而享其至福。但就是这样的解释也是有争议的。正如活着而无所感觉的人一样,死者也会碰到好事和坏事,例如儿孙们是享受荣华还是遭到海辱,以及一般而论后代是兴旺发达还是日益败落。


苗立田.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八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0

一个人如若由着命运摆布,他显然要一会儿倒霉,一会儿幸福,所以我们经常把幸福比做空中楼阁,比做朽木携雕。或者,听从命运的摆布是不对的吗?在机遇里面并没有善和恶,人的生活却少不了这些,正如我们所说,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才是幸福的主导,其反面则导致不幸。现在所讨论的问题就是一个证明。在各种人的业绩中,没有一种能与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相比,较之那些分门别类的科学,它们似乎更为牢固。在这些活动中,那享其至福的生活,最为持久,也是最荣耀和巩固的。正因为如此这才难以令人忘记。


苗立田.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八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1

所以,像这样的生活,幸福当然是持久而巩固的。因为他是永远地,至少比一切人更多地合乎德性而行动和静观。他能以适当的方式来对待机遇,他是"真正的善良","刚正不阿"。

然而机遇也是多种多样,大小不一。有一些微不足道的机遇,不论好还是坏都不足以造成生活的大灾大难。而那些巨大而多发的机遇,如果好的就能使人享其至福(机会的本性就是锦上添花,但对机遇的利用必须美好、娴熟)。如果是坏的,就要带来灾难,破坏幸福的生活,招致痛苦降临,给许多现实活动以障碍。不过,尽管在噩运中,美好的东西仍然投射出光辉。因为人们所以能平心静气地承受那多发和巨大的坏机遇,并不是由于感觉迟钝,乃是由于他们高尚和大度


苗立田.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八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1-22

如若现实活动在生活中是主导的,如像我们所说那样,那么至福之人就永远不会倒霉了,因为他们从来不会做出卑鄙下流的事情来。作为真正善良和明智的人,我们一切机会都要很好地加以利用,从现有的条件出发,永远做得尽可能的好。例如一个好将军要使用他所掌握的部队进行最好的战斗,一位好鞋匠要利用所予的材料做出最好的鞋子,其他所有的行业也都是这样。事情果然如此,一个幸福的人就从来不会倒霉了。当然真若碰到普利亚莫斯的命运,也不能说是个至福之人。这样的人,是不易动摇,难于变化的。因此,他不轻易地离开幸福,除非他有重大多发的坏机遇,偶然的坏机遇并不使他失去幸福。然而幸福一旦失去,就不能在短时间内再把它找回,除非在一整个漫长时间里,获得巨大和美好的成就。

一个完全合乎德性而现实活动着,并拥有充分的外在善的人,难道不能称之为幸福吗?还必须加上,他不是短时间的,而注定终生如此生活,直到末日的来到。不过,既然我们主张幸福是目的,是彻底的完成,那么它究竟如何也就难于说清了。如若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有生命的东西中,把已具备和将具备所说条件的称为至福,当然是至福之人。


苗立田.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八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4

由于幸福是一种完全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所以对德性的研讨就刻不容缓了。而这种研讨很可能有助于我们对幸福的思辨。而按照真理治邦的人更应注重此项研究。他想把公民变得善良和服从法律(我们要以克里特人和斯巴达人的立法者为榜样。过去也产生过另一些立法者)。如若这是一种政治学的研究,那么用不着证明,就应该以人的德性为研究对象。因为我们所研究的是人的善和人的幸福。不过我们所说的德性并不是肉体的德性,而是灵魂的德性。而我们说幸福就是灵魂的现实活动。若事实果然如此,那么政治家就须对灵魂有某种认识,正如医生要医治眼睛须对整个身体有所认识。而对灵魂的认识尤其重要,和医学相比,政治学则更加高尚,更加良好。那些医学巨匠们是大力投身于对身体的认识的,所以政治家们也同样应该静观灵魂。他应该为了治邦而静观,在研究中也以达到这一程度为满足,超过必要的细节是徒劳无益的。


苗立田.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八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7-28

德性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智的,一类是伦理的口。理智德性大多由教导而生成、培养起来的,所以需要经验和时间。……

并且,我们自然地接受了这份赠礼,先以潜能的形式把它随身携带,然后以现实活动的方式把它展示出来(在人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并非由于多次看而获得看的感觉,多次而获得听的感觉,反之,是有了就用,不是用了才有)。正如其他技术一样,我们必须先进行现实活动,才能得到这些德性。我们必须制作所要学习的东西,在这些东西的制作之中,我们才学习到要学的东西。例如,建造房屋,才能成为营造者,弹奏竖琴,才能成为琴手。同样,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表现勇敢才能成为勇敢的。在各城邦所发生的事情,就是例证。立法者们通过习惯造成善良的公民,所有的立法者的意图都是如此,不过有一些做得不好,他们失败了。一个好政体和一个坏政体的区别就在这里。一切德性,都从这里生成,并且通过这里毁灭,正如技术一样。好的琴师和坏的琴师都出于操琴,营造师和其他行业也都仿佛如此。从良好的造屋有了良好的营造师,从恶劣的造屋有了差等的营造师。若非如此,那就不需师傅的传授了,一切工匠生来就有好坏。这一情况同样适用于德性。正是在待人接物的行为中,我们有的人成为公正的,有的人成为不公正的。正是因为在犯难冒险之中,由于习惯于恐惧或者习惯于坚强,有的人变成勇敢的,有的人变成怯懦的。欲望和愤怒也是这样,有的人成为节制而温和的,有的人成为放纵而暴庆的。在这些事情上,有的人这样干,有的人那样干,各行其是。总的说来,品质是来自相同的现实活动。所以,一定要十分重视现实活动的性质,品质正是以现实活动而区别。从小就养成这样或那样的习惯不是件小事情,相反,非常重要,比一切都重要。


苗立田.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八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9-30

首先让我们来考察这样一个问题,即这些道德规范自然地要被过度和不及所破坏。现在让我们用明显的事物来为这些不明显的事物做例证。我们在体力和健康方面就可以看到。锻炼过多或过少都会损害体力。过多的饮食和过少的饮食都会损害健康。唯有适度才能造成健康,并增进和保持它们。对于节制、勇敢以及其他德性,也是如此。一切都回避,一切都惧怕,什么也不敢坚持就会变成懦夫。反之,天不怕地不怕,横冲直撞就会变成莽汉。有的人沉湎于一切快乐,不能自拔而成为放纵。有的人则如一个苦行者,回避一切快乐而成为冷漠无情的人。这就足以证明,节制和勇敢是被过度和不及所破坏,而为中道所保存。

出于或由于同一些事情,事物不仅可以生成、增长和毁灭,而且现实的活动就在这同一些事情之中。这一情况也适用于那些更为明显可见的东西。以体力为例,体力的强大是来自食量大、锻炼多,而同时体力强的人也就食量大、劳作多。在德性方面也是这样,我们由于不图享乐而变得节制,而在变为节制之人后,我们就更能够回避享乐。这例子也可以用于勇敢,我们习惯于坚定而藐视恐惧,就成为勇敢的,在成为勇敢之后就更能够坚定无畏。

你可能感兴趣的:(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八卷 (1)读书笔记 写论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