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

图片原创

今天给这本书结个尾吧,其实昨天就已经看完。按捺不住,尽管算不上走马观花,也算不上逐字逐句,一天半看完了。我也不知道要怎么评价这本书,或许是理解层太浅,或许是我一开始就是奔着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而来,所以我接下来想讲的就是这段凄美的爱情。

有一个问题被提出来说,“楚雁潮那时候是不是应该和新月表达爱意?他对新月的爱是否有同情的成分?如果同情多于爱,那是不应该跟新月说的”。是的,的确,如果同情多于爱的话,那这段感情更多的是一个健康的人对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的同情怜悯,是老师对痛失青年才俊的惋惜,是一个生命挽救另一个生命做出的自我牺牲,而不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产生的正常的爱情。可是,楚雁潮是同情新月吗?还是真的就是纯真的爱新月?不能否认,爱的成分里面同时也夹杂了同情。就是新月的同学,父母,朋友,换做任何一个健康的人对一个病人都会同情,正常人都会有对弱者的同情心。可是,我觉得同情没有超过爱,楚雁潮是那样的纯真,炽热,勇敢,不顾一切的爱着新月。在命运的魔爪没伸向那个鲜活美丽的生命时,理智时时压抑着他的感情。(第十二章摘得)当他得知新月患病,知道无力挽回新月时,楚雁潮却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和那颗赤诚的心全部交给了新月。(尽管作者在描写楚雁潮告白时缺少点铺垫,显得有点突兀。但是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反而是欣赏楚雁潮的。再沉稳的人在面临真爱面前,应该都是手忙脚乱,冲动而大胆的吧?我反而喜欢这里的直接,勇敢果断,不留遗憾!)楚雁潮猝不及防的示爱,希望用炽热的爱情保住新月的青春和生命。如果说这也是出于同情的话,那么以前有新闻报导,未婚夫妇在婚前,一方遭遇不测,然另一方不舍不弃,相伴一生。是同情吗?是爱吗?爱会使人冲动,使人勇敢,使人义无反顾。而同情却不会,不会使一个沉稳的人失去应有的理智与思考。

楚雁潮,他不是华佗,他不能妙手回春。他只是一个老师,一个简单的男人。他能给与奉献给新月,倾其所有的只有那株象征生命力的巴西木,那个唱着“梁祝”的留声机,那个做了手术就能返校的春天的梦。这是他楚雁潮对新月的爱的表达,欺骗她,给她编织美好的梦,是遥远的,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虽然海市蜃楼是不堪一击的阳光下的泡沫,但是对于新月而言,楚雁潮的爱就是欧·亨利笔下的最后一片叶子——那是维系生命的叶子!”我不得不用假设法,如果是出于同情,出于怜悯,这份情感深埋心底,会不会加快死神迈向这个美丽的生命的脚步?纵然结局免不了一死,可是一个人于弥留之际,拥有了一份单纯的美好的爱情,远比赤条条来赤条条处留下遗憾好太多。“最深沉的爱,自有它最朴素的方式”,这就是楚雁潮的表达爱的方式,朴素单纯,却也是深沉真挚。

在第十章中,楚雁潮点评鲁迅的的诗《我的失恋》时,有讲到鲁迅的立意:没有志同道合为基础,也就没有爱情。我猜想这不仅仅是鲁迅的立意,也是他楚雁潮对爱情的立意。第六章中原文讲述“早在两个月之前他第一次见到新月的时候,她就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的心头就悄然略过了某种东西,只不过不可捉摸”。第一次的见面,新月的性情的腼腆和对英语英语的自信给楚雁潮留下来深刻的印象。之后新月告诉他,她喜欢文学,将来打算做文学方面的翻译。“啊,楚雁潮的心中又是一动。”原文用了一个“又”字,如果说第一面的交谈使之一动,那志趣方面的志同道合则又引发楚雁潮的内心拷问,那份捉摸不透的略过心头的是什么?是男女之间相互的吸引吗?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产生的共鸣吗?这个爱情的种子就此落地,只不过还未生根发芽。后来新月命运的转折就是这个爱情种子的催化剂,使它萌发壮大,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就像那巴西木,没发芽之前只是一个毫无生气的仿佛沉睡的木桩,一旦被唤起,就会展现其惊人的生命力。这就是生命的力量,这就是爱情的力量!

在面对众人对这份感情的拷问面前,楚雁潮对谢秋思的回答是“爱情当然是每个人的权利,但它很神圣,绝不可滥用!烂施情感,必然葬送了最纯真、最珍贵的爱情!”(楚是理智的,他清楚地明白这份情感的性质);在他最爱的新月都在质疑这是爱还是同情的时候,楚训斥她“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辞藻来贬低我,我们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得深沉,爱得强烈,爱得长久这就是一切!”(是同情还是真爱,一目了然)在韩太太面前,他的回答是“在我的眼里,新月是最好的姑娘、完美无缺的人,而不是一个可怜的病人!我早就在爱着她,他也在爱着我,如果不是因为她的病,我决不会过早地向她表露这种感情”(示爱只是时间的问题,时间但流转,但爱就在心里,不增不减)。“只有谎言才拼命鼓吹,唯恐别人不相信”,楚对新月是同情还是爱情,在一连串的质疑拷问面前,不但揭示了真相,而且加深了这份爱情的厚度,坚不可摧!

”新月却在扳着指头,计算着未来的日子:“还有五年!我今年夏天就十九岁了,毕业的时候,二十四岁;可是,您也要等五年呢,那时候,您’三十而立’都过了,这是不是等得太久了?”“不”,楚雁潮喃喃地说,眼睛中闪烁强烈地信念,“我决心等下去,不要怕五年太久,我可以等你十年,二十年……我交给你的,是整个生命!我们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开!”此处的对白让我想起《山楂树之恋》老三说会等静秋一年零一个月,会等她到25岁,会等她一辈子。《边城》里翠翠也再也没等来傩送。“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等到春天,就可以做手术,就可以重返校园了”,那个美好的明天和春天再也不会到来。故事的悲剧无法逆转,或许悲剧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与感叹。

《穆斯林的葬礼》备受争议,褒贬不一。但有价值的作品才会引起争议。就我而言,与价值的作品,不一定需要去启迪读者,引发思考讨论才是价值所在。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穆斯林的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