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本来想着用一个星期时间好好写致谢,但无奈拖到要交稿了。早晨九点起来躺床上用手机东拼西凑一番,胡乱完成任务,不得不说没好好写论文致谢是很大的遗憾。)

五月的蓉城,春寒已去,酷暑未到,老生将离,新人欲来。论文搁笔已一月有余,回望三年研究生时光,仍觉历历在目。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从那水草肥美的江汉平原到这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许是荆风楚韵和巴山蜀水本就是一脉相承,也似此一方土地冥冥的召唤。西南的风土人情、山水美景既孕育了最好的文人情怀,也培养了最严谨的学术追求。短短三载,却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多种可能: 你可以诗酒趁年华,也可以埋头学术,苦心孤诣,在这里能看到人生不同道路上的精彩。

我本愚钝,幸得傅其林教授收入门下。犹记初次于红瓦见面时的紧张,三年相处下来,发现傅教授极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待我们,几近三年,未见一次红脸训斥之时,总是温声细语,循循善诱。傅老师于研一结束之时就根据每一位同学的兴趣选定了论文研究大致方向,指导我们提前收集材料。记得一次暑假回家,傅老师还专门打来电话,询问论文准备情况,并推荐书籍。可以说,我的论文能够顺利通过审核,其大半缘于傅老师的悉心指导。除此之外,三年来跟着傅教授聆听许多高规格学术会议,从前期准备到现场布置和服务,他都亲力亲为,从这些经历中,我不仅得到了学术上的洗礼,更是从傅教授严谨、认真的做事风格中学到了做人做事的许多道理。

另外要感谢的是文艺学专业的其他老师们,是他们在研一的课堂中让我初步的了解了学术,他们身上的学术精神也激励着我走完了这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也要感谢各位同门的同学们,感谢他们陪我一路走来,感谢那些一起经历过的惴惴不安的时刻。

也感谢篮球队的套路王们,是他们在这个最尴尬的年纪带给我很多欢乐。不管是一起征战校际篮球赛的时候,还是在宿舍里拿着手机斗智斗勇的时候;不管是在南门外烧烤摊畅谈人生,还是在小北门的KTV里嘶吼着青春,这些个无忧无虑的瞬间已经潜藏在我记忆的深处。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家人,是他们在千里之外的家乡给了我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也感谢他们辛辛苦苦的挣钱供我读书,让我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

东坡先生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生在世,聚聚散散,不可避免。我们从天南地北赶来成都,区区数载便东西南北各自去。但在我看,人与鸿雁总归不同,我们留在这的足迹也许会慢慢消失,但是那些印在内心深处的记忆却一定永恒。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