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易安居士《一剪梅》中的相思

话说,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很好,门当户对而又志趣相投的他们让整个家都充满了和谐和艺术的气息,十分美满、幸福。当然,习惯这种美满幸福的他们一经离别必然两地相思。李清照虽有“一代词宗”的美称,但作为女人,忧从中来是必然的,这也导致她才思泉涌。于是作一千古佳作,名曰:一剪梅。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说说我对一剪梅的理解。

本人愚见,认为全文虽没明说思念丈夫赵明诚,但却无一句离开过赵明诚。首先,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是艳丽的荷花,香残,表面看是香味的残留。想想,若是正开得娇姿欲滴的荷花哪里会香残,所以这里说的红藕香残应该是指荷花的凋零。玉簟秋,这里的玉簟实际上是指竹席,秋字,点名时节,夏尽秋来,最明显的是气温的变化,古人也有一场秋雨一场凉之说。那么,这里的玉簟秋就有了竹席渐凉之意。这一句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清冷飘零的意境,花儿谢了,青春易逝,竹席凉了,其实有人去席凉之意。那么,去的那个人,就是曾经与作者朝朝暮暮,形影相随的赵明诚。首句读罢,便一种忧郁、相思涌上心头。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字面上是写:轻轻的揭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一人划着小船去游玩。我想,作者原是想用这方式去寻点短暂的乐趣,使自己暂且忘记,却不曾想,当孤身一人乘舟游于湖面之上,昔日与明诚双双泛舟之景却又浮现在脑海之中。此时,独上兰舟就只能给作者徒增伤感罢了。

但李清照毕竟与一般女子不同,她并未把这伤感归咎于对方的离开,反而固执的相信,远方的爱人也在思念着她,所以,她继而又写“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直译是:空中的雁子回来时,是谁嘱托它捎送书信?我正在充满了月光的西楼上盼着。雁在诗词中多有书信之说,锦书,指锦字回文书也就是情书。这里的鸿雁传书便有了鸿雁传情之意。此句看似只是一个思妇独倚月色笼罩的西楼只为等待一份书信,哪怕舍去了那许多的甜言蜜语仅仅只是报一生平安也好。但是没有。李清照毕竟是李清照,她让这简单的一句话透露出她对丈夫的理解、信任。从而也体现出她本人的深明大义。试想,若是她不信任自己的丈夫,她必会发出“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怨言。作者固执的等待,固执的认为书信已经寄出,只是还未抵达罢了。读完这与“望断天涯路”有异曲同工意义的一句话,让读者不禁为词人掬一捧同情和崇敬的泪水。

浅谈易安居士《一剪梅》中的相思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表面展示的是花落水流之意,实际预示了很多。如:词人之后颠沛流离的人生;无法保质的爱情;终需面对的离别以及词人易逝的青春。让人倍感凄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种简单的情绪,却白白的害人两地相思。读罢,一种无奈与心痛涌上心头。这一句也可以理解成“云中谁寄锦书来”的补充和引申。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但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以证明两人爱之深。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句使全词达到高潮。此情虽是人之常情,但却没有一种方式可以使愁情消除。可见词人思之深、思之切。下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堪称一绝。我看过很多关于这一句的翻译,可没有一种我喜欢的,我也看过安意如写的书,同他的感受一样,我认为词人写诗词时也未曾想过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吸引人,就像我们小时候喜欢诗词一样,并不是因为它的写作手法或是艺术特色,只是喜欢,单纯的喜欢,但又似乎是设身于诗词之中,在唯美的意境下理解情感,然后的喜欢。我想,那才应该是对诗词的最原始、最真的喜欢。这句含义丰富,如若从艺术特色方面分析,只会将这灵动的诗句翻译的麻木。所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我看来并非眉头与心头那么简单。此时,词人相思之情已达顶端,这种相思之情充满了词人的每一个神经,萦绕在词人周围的每一寸空气,十分热烈。词人睁开眼看到的是他们从前以茶代酒,花前月下;看到的是他们共话茶饭后看细水长流,看到的是他们曾经双双泛舟,吟诗作赋等等。此句读罢,让人不经拍案叫绝,而此时词人展现给我们的她的忧愁不是仅仅用淋漓尽致就可以的,而是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一代词宗”血淋淋的相思之情。

浅谈易安居士《一剪梅》中的相思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初读这首词是朋友所赠,但我想,朋友定没有想到我会反复去读,我喜欢这首词的意境,喜欢这首词朗朗的词句,但更喜欢这首词所蕴含的相思之情,李清照,“一代才女”,让我们总觉得她清高、孤傲与社会格格不入,然而这首词却将我心目中的她拉下神坛,平凡的做了一个女人。从这首词读李清照的相思或许片面,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只是属于我的,她的相思。



                          ——书于2014年3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易安居士《一剪梅》中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