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民的幸福人生(后记)

那是一个最好的年代。

那是当时最优秀的一个群体,拥有他们最美好的年龄。

厂子是当时最大的农机企业。

那个年代人们朝气蓬勃满怀希望,相信奋斗可以获得幸福,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全国每年所有大中专院校加起来,也就录取五十万左右的学生。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精神抖擞,信心百倍,以中华之崛起为己任,胸怀天下。

拖拉机厂是那个年代巨型国营企业,数万职工,两所高中、三所初中、五所小学、一个职工医院,生活区家属楼绵绵延延数公里,就是一个小城市。

每年有三到四百名毕业生到厂子工作,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顶尖工科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

很遗憾,厂子像一个巨大的迟缓的笨拙的系统在机械地缓慢地运转,每年大批接踵而来的胸怀抱负的莘莘学子找不到自己在厂子合适的位置。

只有个别人譬如任流、郭中意等在厂子快速适应如鱼得水,大多数在自己精力最旺盛、工作积极性最高、最想做出成绩的时候,要么很快沉沦得过且过,要么纠结郁闷诉求无门,要么费尽心机择机离开,白白浪费掉生命里最美好的一段年华。

二十多年后,当初不甘在厂子平庸的或者在改制后下岗离开的,很多人在社会中重新振奋。

岳卫平(大连理工大学),河南某高校教授,管理学领域专家。

盛鹏林(中国科技大学),山东某高校教授,国内乘用车领域专家。

朱之源(清华大学),某知名汽车企业总经理,车界大咖。

郑爱国(湖南大学),花都工学院院长,机电一体化领域专家。

孙睿(清华大学),某上市公司副总。

杨忠民也在南方某高校任职,尚小兰已经是妇产科届知名教授。

曾经在厂子风生水起的,也有了新的生活。

任流(南方某大学),上海某企业打工。

郭中意(南方某大学),花都某企业技术员。

吴爽(中国科技大学),某门店营业员。

很可惜,也有很多人后来走上了任流一样的仕途。

付大志(北京某大学),曾任研究所科长,后无业,现在花都路边看人下棋。

当然,大批人员或考研或调动或辞职离开后,当年一起分配到厂子的,也有后来进入领导阶层,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实现了经济自由。

……

很多年后,杨忠民还会想起当年意气风发到厂子门口,看人流车流像潮水一样向厂子涌去的壮观景象。可惜进去后才知道,那是一个巨大的沼泽地,外地单身大学生进去后,如果不能很快找到可以依赖的栖身场所,很容易陷入欲拔不能的泥潭。而对厂子而言,这些年轻人感受不到温暖,反而感觉自己是单位巨大的包袱。

厂子巨大的运行惯性和大学生相对活跃的思维模式生活模式不搭,厂子也没有对年轻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培养,更难以对他们进行生活上的关怀。工作上没有上升空间、经济收入低下、住房条件恶劣是当时压在年轻人头上的三座大山,叫他们窘迫和焦虑。等后来这些人纷纷离去的时候,对国家的教育而言是损失,对企业的人才储备是损失,对他们个人何尝不是呢?

回顾杨忠民的早期生活,对杨忠民来说是一种反思,同时也希望他的反思能对后来者有所启迪,就是年轻人一定要尽早确立自己的方向,并为之不懈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杨忠民的幸福人生(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