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是谁在决定你的晋升?》里,我讲了,出色的业绩,是晋升的基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业绩并不是只有“销售部”或“市场部”才有的指标,而是雇主对员工的客观表现结果的评估,人人都有份。
请注意,客观,是很重要的一点。 如果你发现,你的工作,不能用 客观的数字或者案例 来描述,那么,这对你的晋升,将是非常被动的。
因为,这意味着对你的评价,完全取决于老板的主观感受——他 感觉 你不错,你就不错;他感觉你不行,你就不行。
例如,对于一名招聘经理来说,业务部门招聘需求的完成度、招聘预算的使用比例等等,就比“他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员工”,这种笼统的评价,要更加客观。
当然了,不同岗位工作内容不同。今天不会教每个人怎么去具体提升某个类型工作的业绩。
我想告诉你的是,表现好的员工,除了本身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之外,他们在工作方法上是有一些共性的。
比方说,他们知道公司和上级的需要,拎得清工作重点;他们善于创造性地提升工作表现,那么这篇文章里,我总结了一些要点和相应的操作性建议,我把它们统称为“聪明的工作方式”。
两个动作,做“拎得清”的下属
先说第一点,了解公司的需要和上级的期望,拎得清工作重点。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一个经典的观点:“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
在老板眼中,优秀的员工,无论是哪个岗位的,往往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满足于“正确地做事”,首先懂得如何“做正确的事”。
当你接到一个新任务,或者到达一个新岗位时,你首先考虑和处理的是什么事情?
是自己熟悉的事情?擅长的事情?喜欢的事情?容易的事情?安排好的事情?
都不是,而是公司认为的重要的事情。
首先,你要 把工作重点放在长期规划的事项中,而不是短期的上级派给你的任务,更不是各种突发事件。
回想一下,你上次和直接领导,进行季度,或年度工作计划,是啥时候?还是从来没有过?如果有,那么,你目前的日常工作有多少是围绕工作重点来的?有多少是临时加进来的?
如果你和上级的合作关系,是由一系列短期的任务组成的,但是没有长期的规划,那么,你就很容易变成了个“救火队员”。
比如,一位零售门店的运营经理,他的长期工作重点,应该是:提升销量、降低成本,可是,不可避免地,他的精力,会被例如“报表反馈”“顾客投诉”“员工休假”这样的琐事牵扯走。
如果他没有和上级一起进行清晰的工作重点规划,或者,没有把主要资源和精力放在重点事情上,很可能,干了一年,能拿得出手的业绩,无外乎是“及时反馈公司报表”“处理了多少顾客投诉”“有效安排员工休假”,等等无关痛痒的事情。
所以,我给你几点建议: 跟上级一起明确你的工作重点,并且定期沟通;当你的精力被其他工作占据过多的时候,必要时跟上级反馈和沟通,请他帮你减轻负担或梳理优先级。
说完了明确长期的工作重点,再来说在处理临时接到的具体任务时,你也需要确认上级的期望。
老板们事情多,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准备开会。他们布置任务,也常常会犯自以为是的错误。
比如,我原来的老板就经常是对我这么安排工作的:
“小毛,明天会从甘肃来两位客人,我明晚才从上海回来,你中午好好招待一下。”
一开始,最初我是迫不及待地回答:
“老板,您放心,一定招待好。”
可是,拎得清的下属,会确认一些关键细节,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后来慢慢我改成了这么问:
“他们几点到,要不要安排车去接?中午招待的预算是多少?要不要安排其他同事随行?”
甚至还会问:
“有哪些不方便说的话,或者一定要和他们说的事?”
你看,每个人或者同一个人不同时期对“招待好”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
下属理解的“招待得好”,也许只是“吃顿大餐”;而有可能上级理解的“招待得好”,是要给客人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不去追问确认,很容易发生误会。
所以,当你不确定老板的想法时,一定不要怕多问,否则你辛辛苦苦干了半天,结果完全不是老板想要的。
三个重要的工作习惯
说完了“做正确的事”,我们来说如何“正确地做事”。
“正确地做事”说白了就是如何高效开展工作,我想讲三个要点,也可以说是三个重要的工作习惯。
它们包括: 一、“不要重新发明轮子”,二、成为改进者,三、及时复盘。 我一个个来和你解释。
第一,“不要重新发明轮子”,这一点针对的主要是常规性的工作。
这个比喻意思是说,你要相信,在职场上,你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已经有了现成的解决方法或者工具的,就像“车轮”早就存在了一样。
而你要做的,就是迅速找到那个现成的方法或者工具,把你手头的工作快速地完成;而不是凭一己之力,或者自己的一厢情愿去做事情。
举一个我原同事的例子,那时我们宿舍和办公室在同一栋楼的不同楼层,一到周末经常会在办公室上网冲浪休闲一下,有个周末,我看到当年新入职的大学生同事聚精会神地在电脑前工作。
于是我问他,你在干嘛呀,他说“两张商品报表里的价格我想合并在一起做个对比,但是呢,有1300多行,我周五已经搞了一下午了,我想还是用周末的时间把它贴完吧。”
现在回过头想想,你说这个员工不努力吧,的确,人家挺委屈的,大周末的跑来加班;你说这种行为值得表扬吗?实际上Excel里的v look up功能,早就解决了快速匹配合并报表的问题,还肯定不会贴错。
所以,当你接到一个任务的时候,首先不要自己“吭哧吭哧”地跳进去就开始干了,而是先想一想,问一问,找一找,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快捷的工具,或者现成的经验和方法。
说完了不要重新发明轮子,我再来跟你说 第二个工作习惯,成为改进者。 是指工作中当你在做重复的事情时,试着用不同的办法去做,找到更好的办法。
有位创业公司的CEO曾和我分享了一个困惑,她说,她有个老员工,负责渠道开拓,兢兢业业干了2年了,忠诚度可嘉。但是这位员工和她说自己感觉审美疲劳了,想晋升到管理岗位去。她却觉得哪不对,可又说不上来。
我提醒她:你的那位老员工,这两年的时间,有没有尝试过开拓更多的销售渠道、有没有用过新的人脉更快地完成销售指标、有没有提出过更好的流程改进建议、有没有减少过销售管理费用的开支等等。
这位朋友马上明白了,她的这位员工只是把这个工作原地重复了2年,而且,为了让他成为管理者,将来还要多招一到两个新人来接手他的业务。
这就等于企业在利润没有明显提高的同时,增加了近一倍的管理成本。
我们在前面说过,职场上“客观的业绩”比主观的评价要有说服力得多,你要提升自己的工作业绩,其实无外乎四种思路: 选择比以前多一些、速度上快一些、质量上好一些,或者成本上省一些。也就是俗话说的多、快、好、省。
那么,怎么去找到能够提升的点呢?这里和你分享一个 “why-why分析法” 。也就是 对一个问题,连续进行追问“why——为什么”,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为止。
比如公司需要提升整体的利润率,而采购的谈判水平,直接关系着这一指标的达成。
通常情况下,到了年底,公司就会请各种内外部讲师,对采购部的员工进行谈判技巧的培训,这听起来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用“why-why分析法”,第一个问题:“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的采购,在谈判桌上,谈不回更好的条款?
那是因为谈判能力不强。
为什么 说他们谈判能力不强?
那是因为每次和供应商谈判,仅仅是针对商品的供货价格,来来回回磨嘴皮,而不知道怎么去向供应商,要他们公司的市场部的费用。供应商在别的同类型网站的市场费用的投入是我们的两倍。
为什么 不去要市场部的费用?
那是因为我们的采购不知道拿网站上什么资源去和他们市场部换。
为什么 不知道我们有哪些资源?
因为从来没有人,把公司的网站资源进行定价,采购们都是凭感觉自己报价格。
你看,真的是采购的谈判技巧不行吗?如果网站资源定价的问题不解决,再牛的谈判高手也不可能从供应商那里要来关键的资源。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why-why分析,就可以把单纯讲谈判技巧的课压缩,然后跟运营和市场的同事们一起,把网站资源做统一定价,并针对这一块业务能力,加强培训。
无论你手头的工作是什么,你都可以从多、快、好、省这四个方面去运用“why-why分析法”,试试看能否通过一些改进,做出不同的结果来。
作为员工,如果你能把重复的事情做出差异,那么,就能一下子脱颖而出。
说完了成为改进者,我们再来说聪明工作的 第三个习惯,复盘。
我无论在哪里工作,都会保持一个工作习惯,那就是每一次重要的客户拜访结束之后,或者是会议结束之后,与团队一起复盘,哪怕有时候只有自己一人去完成任务。
你可以问大家和自己:我们这一次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请举出三个我们的“长处”。我们这一次还可以改进的地方有哪些?请举出两个“短处”。
这种复盘法我叫它 “三长两短法”。
之所以长处要多于短处,是要让团队和你自己不要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扬长避短,而不是过多地被自己的短板牵扯精力、打击士气。
所以,也建议你用上这个“三长两短”的复盘法,它有趣、好用,坚持下来你会发现它巨大的价值。
你可以把职场的工作想象成打一款动作类游戏,你遇到障碍物的时候,那就该跳,遇到敌人,就该射击。
障碍物和敌人的出现,其实是有规律性的。如果你经常性地去总结,你就会找到应对的套路。
不总结不复盘的人,就容易 “同一个坑摔两次”。而你就相当于多了很多次存档、读档、再来的机会。
前面说的这些聪明工作的习惯,能够帮你有效提升业绩,关于个人业绩和晋升的关系,有三个经验可以分享给你:
第一,业绩不是万能的,企业在做晋升决策时,业绩的权重,可能只占10%,剩下的我在后面两讲会和你细细展开;
第二,没有业绩是万万不能的,在好的企业中,基本不会有业绩差还能得到提拔的员工;
第三,新到一个岗位,短期能做出出色业绩的人,更有可能被提拔。
这里解释一下第三点。
因为,你刚刚到一个岗位的时候,最能够观察到这个岗位的机会点,一方面你的新鲜感还在,另一方面,大家也比较愿意接受新人带来的新气象。
如果时间过得太久,你也慢慢地被周围的环境同化了。
所以一般来说,能给新岗位带来改变,以及自我成长的最佳时机,往往就是你初到这个岗位的前三个月。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这个道理,也很适用于职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