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外住宿面面观

        儿子所在学校的家长群这两天热闹了,起因就是学校出来新政策,允许学生走读,校外住宿。只要学生写申请,家长签字同意就可以批准。

    这下家长群炸开了锅~有的家长说孩子说学校条件差,洗的衣服不爱干。有的家长直接就提问是不是学校洗衣机甩桶坏了。但基本意见都是一致的,不赞成学生校外住宿。

    家长普遍认为,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有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共同成长才是王道。至于说条件差,基本都是四个人一个寝室,有空调有淋浴有衣柜有食堂,有啥住不下去的呢?再说外面社会复杂,闲杂人员啥都有,孩子还没有踏入社会,缺乏和社会人打交道的能力,外面住只会增加安全风险。

  可是学校为啥还是会出台这样的政策呢?

        估计,是为了给学生提早接触社会的机会?也是啊,大学生都已经年满十八岁,是法定意义上的成年人了。按理说也可以当成人看待了。可是现在,大一学生几户都是00后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没有离开过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个个

大学生校外住宿面面观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几乎都是家庭的小皇帝,也难怪心智不太成熟了。 又想起我儿子幼儿园时我天天接送,最后大班快毕业时,他对我说,妈妈,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不会要你送我了,要不然别人还以为我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呵呵,我家孩子从小就渴望长大,没那么娇贵。不过学校有规矩的 ,初中寄读时一个星期回家一次,上学不要家长签字送,放学是需要家长签字接走的。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一个责任界限问题,有的家长都常年在外打工,没人接学生放学回家,只好委托别人签字,学校才会放人。签字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但绝对可以划清学校还是家庭的责任界限,仅此而已!我们那时有几个家长就互相帮忙签字过,幸好孩子们也还没出过问题。

    我家孩子初中时,就独自一个人出门坐车坐船,从镇上到县城。吃过小亏,但更多的是见识了孩子的胆识和智慧。记得那时从镇上到船码头坐船,要先坐摩的,一般都是5元一个人,我没给儿子说,然后到了船码头下车时,他就问摩的师傅多少钱?师傅说你随便一给就行,然后我儿子就说十块钱行不行?司机赶忙答应,那行那行!然后那时儿子出门没有手机,他也知道我会牵挂他,下车就借摩的司机电话给我打个电话,说,妈我已经到了船码头了,在等船。再过个把小时以后,我居然又接到儿子电话说,妈,我已经到了街上,大姑妈不在家,我等会儿直接去她店子。后来我问他,你怎么会有电话给我打的?他说你以为呢~别人的电话也还是不愿给我打,我就在别人商店买点东西了,然后别人就借我用了~呵呵,那一刻我感觉儿子成长好快!好欣慰!

  儿子长大了 ,这回学校说可以校外住宿的事,他压根就没和我说起过。当然,本地读大学每星期几乎可以回家,对他而言,大学比高中还离家近,有时回家还会带着室友的衣服回家洗了再带去学校,也没啥好担心的。唯一的遗憾是没去外地读大学,少了接触不同区域人文风俗和开阔视野的经历~

  走吧~走吧~人总会要学着自己长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生校外住宿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