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少儿编程那么火,真的有用吗?
最近国内的儿童编程越来越火,朋友圈不时刷出各种培训消息,很多家长也在讨论,到底孩子要不要学编程,贝利虎少儿编程怎么样?它培养了孩子什么能力?编程思维究竟是一种什么思维?是提高数学、培养逻辑?
今天主要讲编程到底对孩子有什么用!首先我得说明一点,学编程不等于一定要当码农。我有同学一毕业就转行了,不喜欢计算机!还有的同学毕业后头两年大多都还在IT行业,在写程序,不过几年后都七七八八地“跨界”去了。编程中积累的经验和能力让我们在其他行业也游走得尚好,因为它不光是一项技能,更是培养一种思维,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
小时候学画画时老师跟我说,学了画画之后你看待世界的视角和之前是不一样的。后来发现还真是,学画画的人往往会更注意一个东西的细节、质感,喜欢变换看事物的角度,试图去寻找它“透视”在不同平面上的样子。
每一个新领域都能给我们带来新的知识,装载着这些新知识的我们自然也会获得新的思维,新的能力,新的看待世界的角度。学编程也如此。
编程的本质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解释,编程就是和电脑对话,用电脑听得懂的语言,告诉它我想让它做的事。这跟和人说话有什么不同呢?比方说我想喝水,可以跟老公说“老公,帮我倒杯水!”同样的一句话如果要让电脑明白该怎么讲?我得先告诉它什么是“杯子”、什么是“水”、什么是“倒”,然后再告诉它怎么去倒,比如先左转75度,往前走两米,左臂下放50度…
哟,很麻烦很不舒服对不对?是的,咱们人类的天性里充满了感性、随意,但电脑不是,作为新时代的高科技产品,它理性、严谨、不讲故事讲数据,它要不听不懂我们的指令,一旦听懂了就会执行,而且每次都会执行。可不像我老公那样,明明听懂了,但帮不帮我倒水主要看心情。
所以,要跟电脑沟通对话,我们也必须让自己变得理性、严谨起来,从电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编程思维。
这种思维能带给孩子什么好处?下面我用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游戏“贪吃蛇”作例子,把编程思维所培养的能力逐个掰一掰。“贪吃蛇”是我学会编程之后所写的第一个完整像样的程序,写完了自己玩得乐此不疲,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贪吃蛇游戏规则:用上下左右键控制蛇的方向,寻找吃的东西,每吃一口就能得到一定的积分,而且蛇的身子会越吃越长,身子越长玩的难度就越大,不能碰墙,不能碰到自己的身体,等到了一定的分数,就能过关,挑战难度更高的关卡。
●拆——分解问题的能力
要写一个“贪吃蛇”游戏,哇,该怎么入手?如刚才所讲,得想办法让电脑把这件事情搞明白,有哪些步骤,每一步该干什么,哪步在先哪步在后…所以我们首先得把这个大问题给拆了。
★拆解
在这个程序里,电脑主要处理两件大事:
1. 处理输入 – 收集用户操作信息
2. 输出响应 – 根据不同的输入,做出不同的响应
★再拆解
1. 输入 - 用户的操作可以有按上、下、左、右键四种
2. 输出 - 相应地,贪吃蛇也要做往上、下、左、右走的动作
★我们把第2点再拆解
贪吃蛇每走一步,可能有这几种情况:
1. 吃到苹果
2. 撞到墙
3. 撞到自己
4. 什么都没发生
我们把第一点“吃到苹果”抽出来,再再拆解
在这步里,电脑可能要这些事情:
蛇张开嘴巴
苹果被咬掉
播发吃苹果的声音
蛇闭上嘴巴
身体长长一截
看起来很简单的程序,拆解后步骤可真多呀,而且这还只是其中的一条分支。孩子学习编程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训练他把复杂、庞大的问题拆解、理顺的过程。
这种思维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处处都用得着。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问题的分解必不可少,因为只有分解成每一个可以操作、可处理的小问题时,才算是把“大问题”落了地,一个一个小问题搞定了,大问题也就解决了。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做事情是耐心的、有条不紊的。比如同样面对一道有挑战的数学题,分解能力好的孩子会列出清晰的解题步骤,搞定一步是一步,即使最后不一定能完全解答出来,也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进展;而有些孩子则不是,没有分解的耐心和能力,遇到难题时脑子一团乱麻。
●整——发现并且整合“重复规律”的能力
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程序员圈子普遍比较清高,常常为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会用些听起来很高大上、但让外行很费解的术语,比如接下来我说的发现“重复规律”,99%的程序员GG会告诉你的是“要模块化”,摇头听不懂的话,他再假装体贴地解释,哎呀,就是善用“函数”,封装方法啦~
都是些什么鬼?
其实说白了,就是幼儿园孩子都能搞得懂的“找规律”,观察和找到那些重复发生的规律。比如“贪吃蛇吃苹果”所发生的一系列动作,是程序中多次会发生的,无论苹果在左上方还是右上方,无论蛇是从上面吃还是从下面吃,都是同样的一组动作,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组动作打包,给它取一个名字叫“吃苹果”。每次蛇遇到苹果时,就可以直接把“吃苹果”拿出来用,而不用重新把它所包含的一系列动作再想一遍,搞不好的话还会有错漏。
在编程的过程中,孩子得一直在做这样的训练,发现一些可以重复的单元,把它整合起来,让计算机去重复它。
这种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举个数学上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计算32×(37+4)+47×(37+4)+21×(37+4),它就相当于(32+47+21)×(37+4),其中的(37+4)就是一个重复的单元,可以整合。
观察那些做事麻利,效率特别高的人,就是具备了这个能力。很多孩子解题快,就是他善于发现和总结“重复规律”,脑袋里自备了一个装有很多类似于“吃苹果”那样的方法库,遇到时直接调用,不用再从头到尾想一遍,也不会错漏。
●析——逻辑思维能力
这大概是程序员最引以为豪的一种能力。先看个笑话,娃妈给程序员娃爸打电话:“下班顺路买10个包子带回来,如果看到卖西瓜的,就买一个。”结果娃爸手捧一个包子进了门。娃妈怒道:“你怎么就只买了一个包子?!”娃爸答曰:“因为看到了卖西瓜的。”
类似这种“黑” 程序员的段子有很多。不过我得再悄悄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些段子的创造者不是别人,正是程序员圈子本身,嘿嘿,他们只是换着法子来得瑟自己的思维有多么严谨。
●改——调试纠错能力
最重要的事情最后讲。我把编程能带给孩子几项能力一一列出来的时候,发现这点是最重要,也是孩子最需要的。
任何事情都很难一次就完成得尽善尽美,程序运行起来发现不对有问题,这时就需要孩子去寻找出错的地方,并将它一点一点去改正。
程序的世界很单纯,只有0和1,对和错,没有模糊值。这跟写文章、画画什么的不一样,当读者、观众感觉一般时,可能是见仁见智,并不一定证明你的作品不好或者哪里有错,你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改进。
但程序不一样,只要运行结果和期望不符合,就证明中间肯定有哪儿出错了,不过同时也意味着只要足够努力,就肯定能把这个错揪出来。就像你告诉一只猫,小黑屋里肯定有老鼠,它负责把老鼠抓出来,比它不知道小黑屋里究竟有没老鼠听起来要容易和有信心得多。
然而,实际上程序中很多bug都不是一下就能找到的,常常需要从头到尾把程序的运行顺序一步一步地跟走一遍,观察每一步的运行结果(专业术语叫“单步调试”)。这需要很多的耐心、观察力和专注力,对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是一种磨练。
当调试经验丰富之后,孩子在写程序时还会懂得给那些“有可能会出错”的地方先做个记号,方便回头来检查纠错。他更关注于提高自己纠错的技能,而不是害怕、回避或者掩盖错误。孩子会越来越懂得,有错很正常,只要能把它揪出来,改正就好。
有些人总是在进步,因为他随时懂得回溯、调试、纠错,进而提升自己。
让孩子学习贝利虎少儿编程,不仅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孩子升学也有好处 ,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从玩游戏变成游戏的创作者 ,而不在沉迷一些游戏!其实上面的能力并不是编程特有的,但它们却是在编程这件事情上集体出现的。所以要是你问我,孩子有没必要学编程,我会很肯定地回答,有必要,因为它的确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