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对生命的关照 -------我和小洋的故事

随着进城务工群体的不断壮大,随之而来的就是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大迁徙。“候鸟们”是否适应当地环境这也成了一个教育问题。

我所在的学校建成于2018年,学校很新,可以说这是一所大型新社区的配套学校。可以预见,这里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进城务工子女,这些孩子身上有何诸多共性:他们所接受的学前教育参差不齐;离异家庭较多;留守现象普遍;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等等。这些都当下我的教育环境中出现的现象。

他们中还有一部分“新居民”。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多年,好不容易在县城里购置了新房,却不得不为了生活继续外出务工的人群,这部分孩子就是留守儿童,他们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养。网上常有父母抱怨孩子难管教、现在孩子太个性等问题。那么试想一下,七八十岁的老人作为主要监护人时他们得有多无助。

教育之本是生命,是引导孩子们发现生命之美好。如若让孩子发现自己竟是别人的沉重负担,那他的生命如何呢?

我班有着这样一个孩子,他叫小洋,他属于“新居民”。他的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家中就他和八十多岁的外婆相依为命,在家访中我们得知,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千里之外的工厂里上班,起早贪黑,甚是不易。厂里不忙时,会开视屏电话回来辅导小洋学习,但工作忙时几个月也不见打回一个电话。久而久之,小洋不愿意接听父母的电话,甚至外婆的话也当耳旁风,这样的小洋被外婆说是不知感恩的坏孩子,小洋也一副破罐子破摔模样。在了解情况之后,我心惊之余,焦急万分。得想想办法,我小时候可不就是留守长大的嘛!那种无助之感我不想我的学生们再尝受。

身有所感,心急而动。我先尝试和小洋的父母沟通,目的在于为小洋争取亲子陪护时间。经过讲述孩子的现状,孩子未来的发展设想,孩子对父母关爱的渴望等一系列话题的沟通,我发现家校沟通还就真得去真诚的去聊。最后小洋父母同意并保证每天和孩子通话,询问孩子的生活情况,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后,我找小洋同学单独聊天,通过那次长达一个小时的聊天里,我发现一个和在课堂上完全不一样的小洋。课堂上他胆小话少,为了避免他心有不安,聊天前我把自家孩子最爱吃的糖果分享给他吃,并给他讲我们家小孩的趣事,孩子果然是孩子,很快他就没有了迫于教师角色权威的压力感了。聊天中我发现当我提到他父母时他会用那双乌黑的大眼睛直视我,从他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对亲情的渴望,当我说到我和他父母有联系时,他很惊讶明显还有不信任感!在听了我述说他的爸爸妈妈的近况后,他发现我不是要“兴师问罪”。随后小心的询问我:我有点怕他们(爸爸妈妈),他们总问我成绩为什么不好,是不是调皮了!他们会不会不喜欢自己!看到他无力的神情,我心一酸,原来小洋并是调皮,只是更多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罢了。那天我们聊了很多,聊到班级里的同学们,聊到我的小时候,也聊到小洋现在的生活,以及班级里我对他的期望。当他提到外婆时嘴角不经意间挂着的浅笑让我知道,小洋!你绝不是外婆嘴里的坏孩子。我想外婆也只是年纪大了没有足够的精力陪伴这个朝阳般的孩童吧!回想起自己儿时的种种心酸,看着我讲得动容,小洋好似听懂了我真正想要对他说什么一般,这次聊天到最后以一个小男孩的拥抱结束。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密集关注着小洋的情况。小洋的行为和态度都在慢慢的发生的改变,他的脸上开始有了微笑,他开始融入班级活动中,上课也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再后来他有学习困难会主动到办公室来寻求老师帮助。小洋的父母也会时不时在微信里和我聊上几句,说说小洋的变化。我想,用生命去温暖生命是教育最温柔的表达吧!

正如同行们时常说的:教育是慢活儿,急不得!耐心些吧!

像小样这样的孩子在我们身边还有不少,我时刻提醒自己为师者之责任重如泰山。

给遇见的每一个孩子心里注入一道希望之光,照亮他们成长的路。

珍视每一份师生缘!

每一个生命都需要认真用爱浇灌,相信他们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中对生命的关照 -------我和小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