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人生训练营】1组+婷+《为何家会伤人》
感受被看到——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网上有这么三组数据:
一、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二、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示: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三、中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表明,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
看到这三组数据,着实让人揪心,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做出这种极端选择?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是如何给予孩子关爱以及教育的?都说家是人生的港湾,遇到问题时家都是我们最后的避风港,事实真是这样吗?在豆瓣,有一个小组就叫父母皆祸害,这个小组创建于2008年,直到今天更是聚集了11万名网友,共同控诉自己在家庭里遇到的伤害,并在小组内寻求帮助。组长左轮也在小组介绍里写道:在尊重遵守社会伦理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这一点需要技巧,我们共同探讨。
在看了武志红老师写的《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武志红老师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曾在《广州日报》心理·健康专栏担任编辑,获得了大量读者的喜欢,并著有多本心理分析著作,且个人作品销量超百万册。
正如武志红老师在书里写道,他自己在一个相对健康的家庭成长,他起初也是没有发现中国家庭伤人的可怕之处,但是在他接下来的职业生涯里,慢慢的发现了中国家庭的基本面貌以及暗影。这本书主要告诉我们,作为父母不要以爱之名替孩子做选择、尊重孩子的感受,让家成为孩子成长的坚强后盾。
1、别以爱之名做选择
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写到“一切为了孩子”看似是我们教育的实质,实则不过是某个官员想要有政绩,于是便把这一压力传递给校长、各级组长、班长任和各科老师最后便是孩子。而父母似乎也在其中推波助澜,一旦发现自己小孩的成绩不如别人家的好,便着急替孩子找各种辅导班,以提高成绩,以便让小孩读一个好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将来在社会找一份好工作。以“一切为了孩子”,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便给还在上幼儿园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以提高孩子的综合实力来面对即将来临的竞争。看似煞费苦心的家长们,有想过这强加给孩子的压力吗?
我有个大学同学曾经和我说过,她在家里什么家务活都不用干,她妈妈和她说只要她好好学习就行了,直到上大学离开家之后才开始自己洗衣服,她还跟我说其实她自己还挺喜欢做家务的,只是以前她妈妈不让她帮忙。在她妈妈眼中,学习是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有妈妈在协助,那样孩子便可安心的学习,安心的考大学,只有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将来才有好一条出路。其实妈妈在对待孩子教育方面也是过度紧张,担心孩子不能考上一所好的学校而忧虑,害怕孩子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如果我同学的妈妈放手让她参与家务劳动,也不会剥夺她参与家务劳动的体验,以及失去作为家庭的一员对家庭实际付出的感受。
这种所谓的爱孩子,为了孩子好而替孩子做选择其实也不过是父母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担心孩子在社会没有竞争力。父母更应该清楚,父母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不应该打着爱孩子的旗号,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不管选择是对还是错,生命也会因为自主选择而丰富多彩。
2、尊重孩子的感受
武志红老师说:“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优先处理感受。”在家里,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我关注的一个博主花生,最近开了一个公众号写自己育儿方面的经历和感受,里面有一篇文章是谈她如何处理自己子女在分享时出现的问题。哥哥在玩乐高,妹妹看到了就拿着哥哥的乐高跟妈妈说要玩,于是花生是这样做的:她跟妹妹说这是哥哥的乐高,如果想玩要先问问哥哥的意见,哥哥同意后才可以玩。在询问哥哥得到不可以玩的答复后,妹妹继续跑去找妈妈,而妈妈依然解释乐高是哥哥的,还是要征得哥哥同意后才能玩。于是妹妹又跑去找哥哥,再次得到不同意的答复后,妹妹僵持了一下后就把哥哥的乐高还回去了,拿出自己的乐高开始愉快的玩耍了。花生也写道,她也曾一度心软想要帮一下妹妹,但是如果当妹妹一向妈妈提出要求,妈妈就同意的话,那哥哥的感受就是妈妈不在乎我的感受,妈妈认为我的东西是可以随便用的,妈妈更在乎妹妹的感受。而对妹妹来说,只要我想,妈妈就会给我。妈妈的命令比哥哥的感受更重要。花生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尊重了哥哥的感受,又很好的维护了母亲角色在兄妹之间的平等体现。
我在成长过程中也有遇到类似的情况,但是我妈妈却不会像花生那样处理。我有个弟弟,小时候我妈妈总教育我要好好爱护弟弟,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让着弟弟,如果遇到类似情况,我就会被教育要学会谦让,弟弟还小,你就让给弟弟玩吧。我妈妈也不会询问我的感受,所以我一直都认为妈妈就是更爱我弟弟。如果我不理解妈妈,那我一定会在心里埋怨她,从而也会导致一系列的家庭问题。
3、婆媳问题只是两人的问题吗?
婆媳问题只是两个人的问题吗?其实不是,这是婆婆、儿子和儿媳三个人的之间的关系出现的问题。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也反映出中国家庭问题里亲子关系高于夫妻关系导致的。如果一个妈妈把儿子作为最重要的情感寄托,而丈夫排在第二位,这样一旦儿子结婚,就意味着做妈妈的将失去最重要的寄托,那么婆婆和媳妇之间就开始了一场争夺战。
前段时间papi酱在节目中对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进行排序时便引起了争议,她是这样排序的:自己、伴侣、子女、父母。其实,在一个健康的家庭,夫妻关系优于亲子关系是正确的,为了子女的健康,不应该把所有关注寄托在他们身上,而更应该关注自己的配偶,只有配偶才是陪伴自己一生的伴侣,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对他们要学会放手。
家应该是温暖的,而不是伤人的,要营造好这样一种气氛,父母相亲相爱,尊重孩子的感受,适当的对孩子放手,给孩子一种意识:自己的人生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只要回头看,家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