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翻译引发的严(hu)谨(si)思(luan)考(xiang)

今天做英译汉的时候,有一个短语,事后让我纠结了半天。

Have little interest in or knowledge of the outside world,这句话我开始翻译的是,(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且兴趣乏然(这里面调换了词义顺序,有时候翻译调换顺序可以看起来更自然贴切)。

而参考译文说的是:(美国人)对外部世界漠不关心、一无所知。

我用的那个词,兴趣乏然,在字典上是查不到的,在网上一查,也没有选入为正式的用语,顶多是某篇报道里面使用了这个词,但我是查了之后才知道的,也就是说顶说是写那篇文章的人跟我一样自创了这个词。

这是一篇关于对美国人性格的描写的文章。上面那句话很简单,今天以这个为开篇,引出我要讨论的一个话题——自己造词使用在某一场合能不能被接受?

我喜欢写东西,有时候用的词就是完全不是官方承认的,但写文章和考试或者正式场合的翻译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严谨程度根本不用比,因为没法儿比。写文章我可以发表在自己的公众号、和豆瓣上,想和喜欢我文章的人分享我脑袋瓜里的(胡)思(乱)想。

但考试的场合我是以一本有含金量的证书为目标的,用词不当也是评分标准之一;正式场合的翻译,我是以在这个圈子里塑造自己的专业形象为目标的(其实主要是为了钱[奸笑])。

可是,我又觉得,那个词从头到脚、从前往后、一笔一划,并没有用词不当啊。首先来看一下,乏,新华字典的解释是:缺少,疲倦,无能。然,我记得初中语文老师曾经讲文言文的时候,说过:然就是表示什么什么的样子,表示一个状态。查了新华字典,果然,有一个意思就是“…的样子”。(在此表示:我应该是上语文课的时候最认真的了)。

那么,乏然,就可以表示:缺少了什么的状态。兴趣乏然,就可以表示:(貌似)没什么兴趣的样子。

这么一解释,看来这个词,作为那句话中的翻译,也说得过去。为了证明自己的结论正确,我问了两个朋友,她们的水平要高过我(一个看经济学人原文跟我看简·奥斯汀作品一样儿顺畅的人,一个是大学的时候就考过很多证书,并且基础要比我来得更稳扎的人,有一句名言:考证不是目的,准备的过程可以学到的知识这才是最重要的)。

经济学人朋友说,“我觉得可以用,信达雅,做到信,然后流利,就可以了”。

基础稳扎朋友说,“兴趣索然,是不是可以用这个词?”

诶?对啊,兴趣索然,就是官方认证的词啊。

我去问了度娘,兴趣索然指的是“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毫无兴致”。然而我觉得,这词儿比我刚才那个“兴趣乏然”程度要重一些,用在此处形容有那么点点儿过了。原文的意思是,少许的兴趣,兴趣不高这样子的含义。

于是被基础稳扎朋友吐槽,“有事才联系我,平时也不来联系了”。也是很不好意思。朋友遍布大江南北,但经常联系的也不多。但这一位,确确实实是大学里玩的很好的一位了。不过大家有各自的固定圈子,长时间不联系在现代人生活中也很正常。难得是,偶然的联系,却仍可以不用担心尴尬的情绪。

对于朋友,我最喜欢的是用一种放松的状态去接触,去交谈。不用担心自己哪句话该说、那句话说错了会得罪人。随时随地可以去说。

有一次因为一件事情我失眠了,大半夜地给一个朋友发了信息,想寻求自己纠结的想法,结果发现他还没睡,并且回复了我:大半夜地,瞎想什么!滚去睡觉!

有时候想到好玩的事情,我会立马发信息给一个朋友。即使她没有立马回复,我也会觉得没关系。当下就想跟她分享我的欢乐点。她看到了自然会回复我。

我是一个藏不住事情的人,是一个很喜欢分享的人。任何的奇思妙想或是胡思乱想,甚至很小的一件事情对我来说只要是有意义的,我都想要跟朋友们分享。当然我分享得多半是开心的好玩的事儿,或是自己的糗事。

以前扣扣上都有评价标签,朋友给我的评价就是,“开心果”。这个词儿对我影响很大,原来我自己盲目的乐观可以带给别人快乐,甚至是感染力的存在。这让我太开心了。

在我的人生里,好像悲伤都去得快,喜悦都留得久。大概是人生太难了,社会太复杂了,我想,练就一身对幸福感知力强、对痛苦感知力弱的能力,也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本来打算今天不更文,改到明天,谁知道,这思绪一下子刹不住车了。

小时候想成为一个作家,但现在我又不想要这个标签了,我想,大部分作家,是要写别人爱看的东西吧,而我想写的是,我想写的东西而已。做个普通的胡思乱想者吧!

刚才那个翻译,也无需再纠结。当下理解了句意,那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翻译吧。

因为有时候,做翻译,本意是想翻译给许多人听,却发现只有自己能听明白。不管是源语,还是心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翻译引发的严(hu)谨(si)思(luan)考(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