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准备好了,只有时刻准备着

新世相的一篇推文,再一次让熬夜的我被彻底击中,本文标题就是那篇推文的中心思想。对于一只脚迈进舒适圈的自己来说,这句“准备好了”就是一剂定心丸。面对任何事情,只有当自己认定自己已经准备好了,才更有信心去完成它;与此同时,“准备好了”又像是跑道上的拦路虎,当自己意识到自己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便不去开展接下来的事情。在文章中,这种心理状态被叫做“被动型无欲”。

被动型无欲的通俗解释是:“想做一件事,又怕做不到,所以从来不表现出想要的样子”。

被动型无欲的人会表现出这样的特征:得到的不满意,想要的得不到。

虽然总说要逃离舒适圈,但由于被动型无欲的个性,当清楚自己想要的得不到时,便会表现为不去努力,为了逃避批评、否定、失败,心理上会主动选择躺下,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状态,难免会有种踏入舒适圈的表象。

想做怕自己做不好,就不做。长此以往,还会是自己变悲观,一件事情先看到重重困难,给自己的逃避找借口。

具体表现:

1.拖延症,总说自己没时间。

想去看书,说自己没时间;

想看电影,说自己没时间;

然而时间呢?浪费在了什么都没做、天马行空地想象中。


2.知道做这件事的代价很大,但是没做成的代价更大,所以退而求其次。

考研是心中的一个梦,每年的春天,放分张榜的时候都会有个小火苗点燃。甚至这件事情对于已经步入职场的自己来说是件代价很大的事情,辞职备考,如果没做成呢,可能面临是很难找到更称心的工作,所以,索性不去尝试,安安心心地工作。


3.把自己没有,说成自己不需要。

很多时候喜欢用自己不需要来麻痹自己空虚的内心。嘴上说着不需要,其实只是因为深知自己很难得到。男票就是这样的存在。

拧巴伴随着当代社会人。面对已经拥有的生活,不满现状是普遍存在的心态。而面对自己想要的生活,又是可望不可即。

难道这样的状态就欣然接受,不去改变吗?也许是改变并不能带来很好的成效?

文中提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在我们能力不足,不够成熟时,就该上场了”。

我把它理解为接受现实,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想太多未来会怎样,先努力一次,比如你想定居日本,暂且不管这个愿望是否可行,先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细分多个小目标,比如学习日语、比如努力赚钱,既然永远不可能准备好,那么最好的就是现在。

最后的段落很燃,摘抄下来:

学会插入文本框就得上台讲PPT;

我就是靠着恬不知耻走到了今天;

学会唱第一首歌,就得拿来出道;

众目睽睽之下,分分秒秒都在被凌迟的感觉;

……

一路担心自己能力不足,勇气不够,一路慌张、羞耻,但也一路走了下来。

我们总想着“等自己准备好了,再去……”,一下子就想交出人人都满意的答卷。

但其实只要迈出那一步,就会发现:

人生就没有“准备好”这件事,只有“时刻准备着”的状态。

准备着丢脸,准备着失败,准备着无限接近真正想要的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没有准备好了,只有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