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而又见是天意

        去 而 又 见 是 天 意

                                         

                            ――竹林深处


          天意是什么?大概是冥冥之中上天一次次无意中的安排吧!有人对此深信不疑……

          茹怡从超市购物归来的路上,竟看见了自家几年前消失的凤凰自行车了;是的、就是那辆有着流线型红黑图案的26轻便坤车,她特意看了看,后衣架接近座椅的地方有她多年前亲自用膨体纱线钩编的一截套扶手的几何图案;那还是她当初接送孩子上学时,冬季天寒孩子用以抓握扶手的地方,虽多年过去了,当初那鲜艳的粉红色已退尽了颜色,甚至还脏兮兮的,但凭着几何图案的纱线及缠绕的位置,她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车子,依然还没有消失的还有尾灯一侧孩子当初粘贴的那张褪尽了色彩的蓝精灵贴纸;眼前的自行车已很旧很旧了,就像穿了一件退了色的脏衣裳般还在超期服役着,要不是看见凤凰车的标志以及熟悉的造型及那个没被拆掉的已面目全非的旧扶手套子,茹怡是无论如何也不敢确认的,这就是当初自家那辆停在楼下、去骑时才发现已不知去向的、丢失了多年的那辆爱车,望着那辆旧旧的已锈迹斑斑的车子,再看看它现在的主人,一个干瘦干瘦的矮个儿猥琐的干巴老头儿,她忽然想到了自行车这些年来的命运,不知它是被哪位梁上君子偷来后几经转手倒给他的,还是它现在的拥有者本就是那个梁上君子呢;转念一想、幸亏丢失的只是一个车子而已、一个无声的物件,若丢的是一个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那该是多么的可怕和悲惨!

去而又见是天意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若是个渐渐变了模样而长大了的孩子,又该凭借什么记号来确认与辨认呢?越想越不可思议,越想越恐怖了,罢!罢!罢!不想了,也不去看了……她转身向家的方向走去。

          漂流瓶的原理想必大家都会知晓吧:最早的航海海员们给家人寄信时,将放了信的玻璃瓶口封好,扔进大海,在一定的时间内,在洋流的作用下,瓶子就会飘向海岸边的某个地方,此时岸边若有家人等候,就会收到漂来的瓶子,若错失了良机,瓶子又会被潮水卷回大海,偶然也会飘回到始发点的……

        一路上茹怡在想, 除去丢失的这辆自行车,这已是她这些年在路上无意间看到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所拥有的第几次了呢?每每看到,除了感慨、也只能遗憾的注视片刻悄然离开……

      (1)花伞

        如今的人们对于一把两折叠、三折叠的花雨伞已司空见惯了,且都已拥有数把了,花伞在这个年代已算不了什么稀罕物儿了,可在若干年以前、刚开始出现时却不是这样的……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茹怡的爸爸一次从深圳出差回来时,为她带回来了两把漂亮的天蓝底的桃花图案的两折叠尼龙布面晴雨伞,那时的她还打算送一把给比自己年长一岁的表姐呢,因为那时的雨天,雨地里黑压压的一片,都是黑伞统治的天下,无论男女老少头顶上举着的,无外乎只一把把大小不同的黑色雨具……

        爸爸送给宝贝女儿的这种蓝盈盈的花伞,粉红粉红的,水灵灵的那枝枝怒放的桃花,立体而惟妙惟肖,色彩搭配的也赏心悦目、做工精细考究、美轮美奂的令人心动,她一眼就喜欢上了它,很快的她就把伞柄上那个她认为不协调的提手带儿换成了一条漂亮的扎头装饰,这样看来装饰效果才会更好!那个年代的清一色的长把儿 不能折叠的黑色面料的雨伞,伞面儿大多数是黑色斜纹棉布面料,有区别的也只是伞的大小和手柄上装饰的不同:有木质漆画手柄的木杆伞、有高档一些的有机玻璃花手柄的不锈钢伞、还有如同卓别林手杖似的弯把拐棍样大伞的一些造型;偶然也能见到乡下人惯用的姜黄色的、伞骨为竹篾,伞把为竹棍的笨重的体积很大的、漆了桐油的油布伞也会昙花一现的……

            茹怡的桃花伞不光令同学、闺蜜同事及熟人们艳羡,她们还纷纷让她带拜托自己的老爸,希望在下次出差时也能为她们带回一把同质地同款式的桃花伞……记得第一次在一个阴雨蒙蒙的雨天里,满街男女老少撑着的都是清一色的黑色布雨伞,只有她一个女孩子的头顶上是一大把靓靓的盛开的桃花,迎着微风在雨中摇曳,穿着合身的的衣裳,举着这把花伞行走在路上,茹怡觉着自己整个的人都精神了许多,因两折叠携带方便,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她也用它来遮阳……

          也许是桃花伞的醒目,也许是真的到了婚恋的年龄了,总之她被亲戚们安排的去相了一次亲,那次她很不情愿的平生第一次去和一个陌生人去见面,见面的地点是电影院,那是个阴天,茹怡照例带上了自己心爱的桃花伞,去和那个见了面、却什么感觉也没有的一位电台的记者,在熙熙攘攘的影剧院的大厅里简单的聊了几句后、就进入了剧场,落坐后不久、电影就开演了,正当她专心致志的在观看那部折幅式电影时,感觉手里的伞似乎在动,原来那个相亲对象竟要接过她手中的花伞,她迟疑了片刻“谢谢!不用了,伞很轻”,茹怡道,“我来拿吧”那人竟执着的抓着伞的一头儿,竟不松手,在那人反复的拽拉僵持中,为不打扰到其他人观影,茹怡只好松了手,那人就将桃花伞挂在了他外侧的扶手上;电影散场了、从进场就一直滔滔不绝的相亲对象、竟没心没肺的一边儿忘我的宣泄着,随人潮走出了影院,茹怡伸手拿伞时,那人才发觉伞被他这个马大哈落在了座椅扶手上,他返身找伞去了;

        茹怡融进了那片茵茵的蒙蒙细雨中,头也没回的走了;汉语拼音里伞与散是同一个音,她即刻跟这个没感觉,没缘分的丢伞人,一拍两散了,只可惜了自己的那把在烟雨中只盛开了几回的桃花伞了……

        无巧不成书,这句话并不是不无道理的……

        不久后的一天,在一个夏日霏霏细雨的美丽黄昏,在满街移动的朵朵黑色蘑菇中,茹怡竟一下发现了她的那把漂亮的特别扎眼的蓝底儿粉花儿的桃花伞,在满街清一色的的黑雨伞中格外的醒目,茹怡立刻走近了它,走进了那个丢失的莫名其妙、令自己惋惜不已的心爱之物;没错,就是自己的那把伞,伞柄上那个她用尖嘴钳、小心翼翼加上去的装饰花环、还随着撑伞人的步幅在左右摇曳呢,看着一男一女两个年轻的情侣撑着自己的那把桃花伞,环肩搂腰、若无其事的又说又笑的从她面前经过,她竟一下子迟疑的停止了追赶,目送着那把花伞和两个陌生男女,心里在默默地叹息着,算了、算了、不要了,就送给你们好了!愿你们能善待花伞、交上桃花运……

去而又见是天意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丢了东西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你看到熟悉的东西时,即便更换了主人,它的上面竟依然还留有你熟悉的印迹:

(2)书本与课本

        书是茹怡父母的最爱,也是她最好的伙伴儿之一……

          童年的茹怡是个特别爱看书的孩子,小时候她的家里有许许多多同龄的小伙伴们艳羡的一大堆小人书、画册及一些故事类的书本,其中有本课外读物《小布头奇遇记》,当初买回来时为了区分书本的归属,也为了效仿家长,特在书册窄窄的翻页边上用钢笔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藏书,直到有一天在相邻的一个家属院的一个小伙伴家中,看到了一本封面上已被蜡笔涂鸦了的,侧面却写着自己名字的《小布头奇遇记》时,回家翻遍了自己所有的小人书及课外藏书后,才发觉竟不知什么时候、它已长了翅膀,离开了自己的这个小主人了……

          中学时的暑假,一次同学的妈妈叫她帮同学辅导一下作业,茹怡愉快的答应了,可在同学家翻到书本的某一页讲解时,她惊讶的发现,那一页竟全是自己熟悉的笔迹,原来那是结合那一章的学习内容,是她特意验算的一个重要的推导公式,再看书的封面已不存在了,用牛皮纸重新糊了一个新封面,辅导完之后,她默默的离开了,回家翻开自己那本崭新的课本,终于明白了,为何临近考试了,书本却莫名其妙的从自己的视线中消失了……

(3)花盆与饭盒盖

        一直觉得那句无巧不成书、是说书人的口头语,可经历过以下两件事后,你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

        自打茹怡记事起家里就养过许多花,玻璃海棠,虎皮海棠,秋海棠,各色的绣球花,灯笼花,各色吊兰,君子兰,令箭荷花,厚叶瓦松,仙人掌类绿植类等等,养花的人自然也喜欢买各种花盆儿,有段时间家里的花盆几乎都是各色紫砂花盆,因紫砂盆和烧制的泥土花盆颜色比较相似,大多数人也并不了解花盆的质地,摆在走道凉台上及院子里的花盆也就安安然然的度过了许多春秋,每年她的老妈总要春天时把花盆端出来,霜降后再端回去屋里,随着电视上紫砂茶壶的普及茶文化的推广,人们对紫砂类器具的辨别与观察能力也日趋增进,紫砂黄嵌红边的是金边吊兰,紫砂红盆里的是茉莉……,看客中的一些人也能够分辨出她老妈一些植物中的各色紫砂花盆了……

          一次在清晨浇水时,她老妈发现花盆中多了两个空位,原来是已养了数年的两盆绿紫砂的即将含苞待放的蟹爪莲与灯笼花双双消失了;没过多久那两株她才更换了高档青瓷釉盆、粽红色古釉的瓷盆里的君子兰与红花金边对兰又双双离奇失踪了,老人家一时见不到精心侍奉多年的最喜爱的已开炸开两片花瓣的兰花接二连三的莫名丢失,血压竟也升高了许多……

去而又见是天意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院里的两家人也丢失了两次花之后,终于有人观察到,花是被人用车装着“拉走的”,中午休息时,观察已久 别有用心的采花大盗,将骄车开进了家属院里,午间趁人不备时,将花盆迅速移进了低矮的驾驶室里,掩耳盗铃似的逃之夭夭了……

去而又见是天意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一次远离市区的花鸟鱼市上,茹怡竟无意中看到了一株再熟悉不过的花儿了,那是她跟驴友返程途经时在花市上看到的一株换了盆儿的、有着16片叶子的君子兰,有一片叶子顶端上,有一个她老妈打理时留下的如同镂空了的蜗牛印记,她鄙夷的瞅着眼前的贩子,问了下这盆标价300多元的君子兰,花贩子大言不惭的说这是他家养了20多年的兰花……

        看着那盆在茹怡家长了20多年的兰花,被人据为己有后、竟洋洋自得的说是自家的,她真有种想去报警的冲动,她不敢把此事告诉年迈的老妈,怕她得知真相后会再次的血压波动……

          兰花:愿你在陌生环境独处时勿忘曾经的一家人!

          或许大多数的人家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闲置的物件,即使无用存放,也不会轻易的丢弃,因为它能在记忆深处唤起人们对一些美好的感知与追忆……

            茹怡家的厨房角落里就有一个闲置了多年前的失去盖儿的空饭盒;那还是70年代的一个铝制带盖的大饭盒,长方形的铝制饭盒大约有25cm长,13cm宽,8cm高,这种饭盒是那个年代人家的常用品,人们用它蒸米饭,盛饭菜;尤其是路途摇远的工作人员常用它带午饭,因形状是长方形的,放在背包里又不占地方,因此非常的实惠方便,那时的冬季天气很冷,各家各户也都没有冰箱,每逢过年时,家家户户就将凭票供应的豆腐,买回来、切成块儿,一块一块的冻在户外,只一夜便冻成了蜂窝状的如同面筋一样的冻豆腐,茹怡家就将一块块切好的冻豆腐,用铝制的大饭盒盛好、放在窗外,轻轻地加上个盖儿,露条缝儿,一天上午一阵儿大风将饭盒盖儿一下刮到了楼下,刮下去的还有其它的邻居住户的饭盒之类的物件儿,他的弟弟跑到窗外的楼下去捡饭盒盖,先到一步的楼上的住户已将刮掉楼下的两个饭盒盖一起捡了起来,因大小一致,就把那个摔得坑坑洼洼的旧盖子递给了她弟弟,自己拿着那个新盖子,茹怡年幼的弟弟拿起那个饭盒盖,看了看说道“这不是我家的”,邻居的那人说,不是你家的是谁家的,“我家的饭盒盖里用拼音刻写着我姐姐的名字呢”,小男孩说,“这孩子心眼还挺多的”,楼上的人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盒盖内侧上果然有用汉语拼音刻着的一串小写字母,只好不情愿的将自己手中的饭盒盖与她弟弟的交换了……

          一年将近结束,邻近过新年了,一次北风来袭,饭盒连同盖子,一同无可幸免的被刮到了楼下,这次里面装的是前一天油炸的素丸子,所幸的是饭盒用几道皮筋紧紧的绷着,茹怡的爸爸下楼去捡饭盒了,在楼角外侧的拐弯处,一个老年的男性拾荒者正佝偻着背,捡拾着楼下在大风中凌乱的被刮下楼的食物,那大多是一些被大自然这个天然的冰箱所冰冻结实的冻豆腐及一时半会儿融化不了的冷冻食物……

        茹怡的爸爸捡起了盛着丸子的饭盒,还好饭盒并没有被摔开了,食物完好无损的躺在里面,他将饭盒打开,把一盒冷藏的、提前准备的过年时做汤用的丸子,倒在了饭盒盖上,递给了拾荒的老者,拾荒人感激的看着他,一面快速的抓着丸子往嘴里放,一面从破旧的包里摸出来一个与之大小一致的摔得不规则的没盖子的旧饭盒,将丸子全部倒了进去,“你慢慢吃吧,别着急,看到拾荒者的碗,只是一个没盖的旧饭盒,她爸爸说到:“饭盒盖子送给你了,以后有了剩余吃的了就可以盖上了”,回家之后又让茹怡的弟弟送下来了两个热馒头和一茶缸热水给了拾荒老人……

            30多年后,在一次题为“城市的变迁”的工厂车间式的展览会上,人们看到了已久违的那个时代的各种日常用品,宫灯牌收音机,飞人牌缝纫机,三五牌座钟,上海牌手表,双喜搪瓷盆,搪瓷碗,搪瓷缸,铝锅,铝饭盒,学生的烤漆铁皮铅笔盒,有时代特点的印着伟人语录的镜子,印有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帆布黄挎包等等那个年代的物件,包罗万象的几乎全部涵盖了;

      看到这些熟悉的物品,经历过的人就想起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  茹怡的弟弟一边观赏一边走着,看到一组生活用品时,突然调侃着“姐!快来看你的饭盒盖”,茹怡凑上展台前去,认真的看着,那个已不规则的饭盒盖内侧,竟分明有着一行浅浅的印迹,已被浅浅的污垢填平了缝隙,那真的是当年茹怡用锥子刻写着的拼音名字……“天哪!”果真是我家的饭盒盖,它是怎么转回到这里的!茹怡惊叹到……

去而又见是天意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去而又见是天意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4)山村里的图书室

        地球不愧为一个大大的旋传体,有时却像个迷宫,而宇宙间也时常存在着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如轮回,如磁性原理,看着简单却也有无尽的奥秘……

      10多年前茹怡随朋友们去西部旅游,有天途径一个小山村时,天色已暗,那时偏僻的小地方还没有农家乐,当地一热心的山村教师,将她们一行5人带到了自己的小学校,让他们在课桌上将就一晚,早上醒来后,她看到教室的后面被隔开了一小间房子,上面有一小牌儿:图书室,茹怡便一挑门帘走进了小屋,进去看到简易的木制书架上放着几排各类图书、几本字典还有一些标着时间的过了期的杂志等一些书籍,高高低低的看上去像是凑在一起的“杂牌军”,茹怡顺手翻了一下那些书籍,有几本名著、课外读物及小说,还有课外本的复习资料等,书架上厚厚的三本字典格外醒目,她随手一翻塑料封面的新华字典扉页上竟是熟悉的弟弟的字迹,她忽的在记忆深处搜寻出了,那不是十多年前他们参加的那次募捐时,购买的书籍吧,那次举办方说要把这些书捐献到边远山区学校,凡是新书捐赠时可在扉页写上赠语,当时弟弟与姐姐商议后写下的:“愿知识的种子在你的内心里萌芽!”再捧起一本汉语成语词典时,那竟是自己熟悉的手迹:“愿知识点燃你心中的渴望”,当拿起第三本英汉字典时,茹怡快速的找到书中连着的一条约铅笔宽的大红色的丝质的翻页标记线,大红色的细带子已变成了暗红色,那上面的一句:“知识改变命运”六个字还依稀可辨……脑子里飞快地呈现出一个画面:没错!这就是十多年前她与弟弟参加的那次捐书活动,茹怡想起了弟弟从新华书店里买回了三本字典和一本《散文百家赏析》一本《唐诗宋词》合订本,他们又找出了一些八成新的课外书,凑足了30多本,说是捐给国内一些大山里及希望工程的小学校,她们当初还为给书写什么寄语切磋了好一阵呢着……想不到多年过去了,竟在这个小山村里,有缘再次见到了它们……

去而又见是天意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山里条件简陋,你们多担待,”说话间,昨晚带路的小伙子――哪位朴实的小学校的教师一挑门帘进来了,他左手提了个柳条筐,多半框煮熟了的冒着热气的玉米棒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右手提了个五磅的热水瓶,吃吧,刚从自家地里辦的新鲜玉米棒儿……,他看到一行人在图书室里翻看书籍,说到“我就是从这个学校走出的学生,现在又回到了这里了,”“这里交通不便,比较闭塞,这些书本功不可没啊!,他们打开了山里孩子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户,”“我当初就是在这间教室里,读着这些书走出山里的”,小伙子说到……

            茹怡她们一行人又在小山村里多留了一天,她们四处走走看看,感慨万千,临走前几个人又把各自随身携带的几本书,连同一本跟随了她这个“行者”多年的那本塑封的《中国地图大全》都留在了图书室,此刻她心潮澎湃的竟生出了几许使命感;

        回到家后不久的一天,他们一行人把几大箱新图书连同文具学习用品等一起寄往了那个偏远的山村小学校……

去而又见是天意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去而又见是天意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去而又见是天意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去而又见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