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29

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29_第1张图片

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二十九(1130)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富有个性的见解,使课堂教学充满变数。此时,作为教学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也不能敷衍了事。在教学中应如何机敏地应对课堂上的变数,成就学生的精彩?

先看策略一:直面问题,情理交融

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之后依然对其不认可、不接受。这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重复讲解或直接劝导,很难真正解决学生的困惑。直面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注重情与理的沟通能实现学生认识上的自我转变。

案例及解析——白开水”变成“茅台酒”

在“认识小括号”的教学中,吴老师出示:李师傅上午工作4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平均每小时做12个零件,李师傅一天一共做了多少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很多学生都用12×(3+4)的办法解决了,也初步接受了小括号。不料,一个小男孩向老师发起挑战:“我认为小括号没什么了不起的,没有它的存在,照样可以解决问题。”他边说边在黑板上写算式:12×3+12×4.吴老师肯定了他的做法,同时试图说服他接受小括号,可他却撂下一句话:“反正我不喜欢小括号。”

面对偶发事件,吴老师沉思片刻,看到讲台上摆放着许多学生为灾区捐献的图书,计上心来。“王红同学积极支援灾区,她有92本课外读物,自己留下32本后把剩下的书送给了5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得到几本?请列综合算式解答。”并故意让刚才的小男孩上前板演。

小男孩边写边不好意思地说:“我在算式中画了一个小括号,表示先求92与32的差,最后再除以5。”吴老师不温不火地将了他一军:“这个小括号有什么了不起,不写它不是也可以解决问题吗?”小男孩急了:“这个小括号非写不可,不然就得先算32÷5这步了,不符合题目要求。”旁边的同学说:“你现在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喜欢上小括号了?”他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句:“小括号挺好的!”

吴老师就是这样灵活地抓住契机,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中偶尔出现的学生对新知识的不认可、不接受是正常的,教师不必刻意回避躲闪。把学生在课堂上自然产生的真实体验作为真问题,从问题出发,注重情与理的沟通,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