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居然不认可守规矩、尊老爱幼和勤奋了

上个月,我在三个不同的地方论坛上向广大坛友提出问询:你认为当下高中生应该具有的良好行为是什么?得到了有约26700次的阅读,有近200个留言。统计一下,排在最前面的分别是:感恩、善良、勤奋、尊老爱幼、守规矩、良好心态、不沉溺网游。

我将论坛的统计结果,向不同年级的学生以抽样调查的方式问卷后,得到了学生对于社会期望他们具有的良好行为认可度如下:

感恩为83.7%、良好心态为67.4% 、善良为65.1%、不沉溺网游为32.5% 、勤奋为27.9%、尊老爱幼为20.9%、守规矩为 7.1%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守规矩、尊老爱幼、勤奋等,认可度较低。

我一直都在对自己说,你的调查数据不能说明什么东西,因为是对小范围群体的调查。

但今天,在我看到一篇标题是《改变平庸从教做人开始》(《中国教育报》3月29日第9版)的文章后,我不禁把这篇文章和我的不成熟的调查结合起来。我突然明白,我得出的一群对守规矩、尊老爱幼和勤奋认可度低的学生,绝不是一个特殊。我也许是有点杞人忧天了。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教育来提高他们对守规矩、尊老爱幼和勤奋的认可度的话,那么对他们及他们的家庭和对社会来说,都将是灾难。

究竟该如何来教育呢?文章的作者说按做人的要求来教育。懂了该怎样做人,孩子一定能教育好。而实际中,我们恰恰不知道该怎样做人。也许学了一辈子,都没有人敢说自己学会了做人。

他们居然不认可守规矩、尊老爱幼和勤奋了_第1张图片

昨天,根据上级的安排,在班级开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为主题的班会。过程中,我引用《朱子家训》中的“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来告诉学生们在祭祀中能对我们的先辈们怀有诚意。这是人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仪式。

因为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冯友兰曾说,“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谁都清楚,祭奠的酒馔“一滴何曾到九泉”,但我们却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我们的情意与祭奠,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诗意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在崇拜“新”与“未来”的今天,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

而今天,我要说这句话的后半句——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书犹药也,可以医愚!尤其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经典,更是不可不读。

他们居然不认可守规矩、尊老爱幼和勤奋了_第2张图片

那么,如何让他们读传统文化经典呢?

最重要的是家长的引领。可能,对于很多的家长来说,自己是无法驾驭传统文化经典的。确实这样,但无论如何,作为家长,你要有学得意识,要重视孩子读文化经典的意识。在意识上,引起孩子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重视。我们都可以看看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上的那些选手,在无数形形色色的岗位上,展示着他们对中国诗词的热爱。他们,如此热爱,他们的孩子也定能受其影响。

当然,现在也已经明确了,国家通过高考这个杠杆,引起全民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重视了。新的高考改革中,明确提出,增加传统文化经典的分量。相信各类学校也定会重视的。

假以时日,当每个人都能在文化经典的浸润中成长,定然书卷气极浓的。毕竟,人是要有点书卷气的。

读国学经典,修道德之心。一个腹有诗书、满身书卷气的人,一定是个懂得规矩的人,一定能做到尊老爱幼的礼的要求,一定能懂得勤奋对于获得幸福的必要性,因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们居然不认可守规矩、尊老爱幼和勤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