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与王爷叫板的方百万(四)

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天气晴

14

方庭英干事雷厉风行,第二天,就约了5个外公们同村的,平常玩得好的同龄人,再次有目的地造访老银洞。

一路上,他内心左一次,右一次盘算着这次再访老银洞,必须弄明白的几个问题:那木板桥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样,会自动伸长和缩短,还是阴河真的会因人而变窄和变宽?老银洞真有银矿吗,是富矿还是贫矿,含量怎么样,是多还是少?

脑子里翻来覆去思考着问题,脚下的路就变短了,四十多里山路,感觉没多大会就到了。

同来的几个年轻人,从没到过老黑山,更没见过老绿塘和老银洞,

一时得见被传得神乎其神的老绿塘,倍觉新鲜,都为那么高的山顶上会有这么大一个塘子感到奇怪。

方庭英没让他们在绿塘流连,径直带他们来到了老银洞。

进洞之前,他对大家强调了好几遍,要大家一定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切行动要听招呼,不得随意乱跑乱动,不能大声吼叫,以防不测。带来的几个年轻人被他说得毛骨悚然,进洞都放轻了脚步……

慢慢来到了阴河岸边,他让几个年轻人,试着把那腐朽的木板,搭向阴河的对岸。

肉眼看来,那阴河不过两公尺宽,那木板远超三公尺。方庭英精准地指挥他们先把木板移动到与河岸垂直的位置,然后慢慢向对岸延伸过去,人手控制的这一头已所剩无几,可那一头还没有搭上对岸。

方庭英开始确信社会上的传说是真的了。

15

但他仍不心甘,自己伸手帮助他们把木板向对岸再伸了一点,对岸像似被一股力量拉过来一样,接住了伸过去的木板。其他的人并没有看出什么变化,但方庭英却看出了其中的奥妙,不禁内心一阵窃喜。

为了进一步确定其中奥妙,他收回手,让他们抽回木板,重新再搭一次。神奇的现象又出现了,对岸和木板的那一头,犹如磁铁同性相斥,木板伸一点,河岸就退一点,木板又要伸到了极点,可还是搭不上对岸。

他再次俯下身子,用手把木板轻轻一推,那河岸又像被磁铁异性相吸一样,被木板拉了回来,稳稳地接住了木板的那一头。

这回,方庭英看得真真切切,完完全全相信了社会上的传说。

他招呼大家又试了一次,情况和前两次一模一样,只有他自己出手,才能把木板搭上对岸,才能架起跨过阴河进入老银洞的桥梁。

三次证实以后,方庭英暗忖:看来是天神助我也!——先生所说的大富大贵,莫非要在这荒弃百年的老银洞实现?

想到这里,他开始有些惶恐不安,自己无德无能,上苍缘何这般对我?——他立即在心里祷告祝赞:如果我方庭英真像先生所说,能有大富大贵,飞黄腾达的一天,我一定修桥补路,多行善举,兼济家国天下……

然后,他伸开双臂,丈量估算了一下那木板的长度,带上弟兄们回家准备新的、结实的木板,准备跨过阴河,进到老银洞深处一探究竟。

16

第二天,他请了更多的乡亲帮忙,精选结实牢靠的杉树六棵,全部用锯子裁成一丈二尺长,八公分厚,宽窄不一的木方,并人背马驮运到了老银洞。

他们用背栓将所有木方拼在一起,做出了比原先的木桥更宽,更平整,更扎实的木桥。在乡亲们的协助下,他把木方搭到了阴河的对岸,造就了一座平坦牢靠的桥梁。

他带着几个胆大的年轻后生,跨过木桥,进入老银洞。

进得洞来,方庭英仔仔细细查看了老银洞的每一个旮旯角角,发现这里的开采条件,比个旧杨老板的矿山还好。而且,可能是受开采工具、运输条件的限制,过去开采银矿的前辈们只动着老银洞银矿的皮毛,凭着在个旧开矿的经验,他认为这里的银矿,仅靠人背马驮,几代人也挖不完,真可以说取之不尽,挖之不完。

探明老银洞的矿藏以后,方庭英吃了定心丸,又想起了先生所说的“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那句话来,并暗自做起了发家致富的美梦。

为了不让别人端自己的“飞碗”——跟自己抢夺资源,他退出老银洞的时候,招呼兄弟们把木板桥拆了,因为已试验证明,只有他才能把木板搭到对岸形成木桥,这是上天注定,其他的人只能“望银兴叹”——看得见,却摸不着,挖不到!

回家的路上,他就给兄弟们做了分工,一部分二一天去采买开矿的必需工具和设施设备;一部分去“招兵买马”——广招工人。

没用十天的时间,他便置办好了开采银矿的所有设施设备,并召集了三十多个工人和几十匹骡马,一支浩浩荡荡的开采队伍,开进了老银洞矿区……

17

这一进驻,方庭英就在老银洞矿场驻扎了三年。三年里,除了年头节下会回外公家陪母亲过节外,其余时间全是以矿为家。

由于他开采经营有方,三年来,他把从杨老板那里分得的银子,将近翻了二十个倍,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大老板,赢得了“方百万”的美称。

挣了大钱,成了百万的方庭英最想要的,就是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建家园的钱不是问题,倒是这个家安在什么地方让他伤了一些脑筋——

老家除了几升种薄田贫地,已经别无他有,外公家那儿寄人篱下的日子也不是长久之计,他便托人四处打听新屋基。

话才放出去,前来推荐和介绍“好屋基”的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大部分都冲着那点赏钱而来,他去看了几处,都不满意。

后听推荐人说华家屯有“二个半”屋基,传得神乎其神的,他动心了,就一门心思要得到,反正有钱好办事,他没花多少工夫,就真弄到了其中一个。他立即让马帮驮银子到华家屯建房安基。驮银子的马帮,沿平关一路过火烧铺、亦资孔,来得都很顺利,但到了华家屯的小桥沟,驮银子的骡马全都被淤泥所陷。

于是他立即聘请工匠,在小桥沟搭桥铺路,修建了最早的“西冲桥”,并在华家屯安基了下来,所住地方,被周边的人称为“方家咀子”,并一直沿袭至今。迁居到此后,家业越做越大,相传他家的房子修得很大,骡马驮银子是直接驮到楼上,才卸马驮子。生意最好的时段,驮银子的马队长达一二十里,前面的上楼卸驮子了,最后的马队还在申家屯一带。

人怕出名,猪怕壮,成了百万的方庭英,名声远播京城,并引出了后面的故事。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敢与王爷叫板的方百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