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工作关系,亟需补充儿童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恰好在樊东读书会上听到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感觉非常实用,书中介绍的许多教育方法都值得借鉴意义。
在我看来,《正面管教》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指导家长和老师如何用和善(温柔)而坚定(确定)的信念从正面(即积极面)教养孩子,并详细描述了正面教育的细节和执行步骤,一步步教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教养孩子既不娇纵也不严厉。
本书作者简·尼尔森说:“当你教育孩子时如果感到痛苦,那一定是用错了方法。”《正面管教》一书就是教你如何从正面解决孩子的教养问题。
读书笔记:
一、什么是正面管教?
1. 不同教养方式的特征
①严厉型——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过度控制,有规矩、没自由、没选择。
②娇纵型——对孩子没有限制;有自由、没规矩,无限制的选择。
③正面管教型——和善与坚定并行,有权威,有规矩、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
2. 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须具备七项感知和技能:
①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即“我能行”
②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需要我”
③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影响的感知——“我能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④内省能力——能理解自身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及自我控制。
⑤人际沟通能力——善于和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⑥整体把握能力——用有责任感、有适应力、灵活、正直的态度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及行为后果。
⑦很强的判断力——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3. 严厉和惩罚不能取得效果,孩子会用四个R中的一种或全部作为回敬。
①愤恨(Resentment)
②报复(Revenge)
③反叛(Rebellion)
④退缩(Retreat)
4. 正面管教孩子时,要和善与坚定并行,以互相合作为基础,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能力。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贯穿整个教养过程的则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带给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
二、为什么要使用正面管教?
1. 理论基础——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①孩子是社会人
②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③孩子首要的目的就是获取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④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⑤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⑥平等
⑦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⑧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2. 要“赢得”孩子,不是要“赢了孩子”
人们通常用控制、惩罚,迫使孩子屈服来“赢了”孩子,而不是维护孩子的尊严,相信可以跟孩子合作来“赢得”孩子。“赢了”孩子让孩子成为失败者,导致孩子反叛或盲从,“赢得”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彼此尊重。
3. “赢得”孩子的步骤:
①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注意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
②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认同或宽恕,只是理解,最好告诉他你也有类似经历。
③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④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三、出生顺序的重要性
1. 排行最大的孩子,很可能认为自己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必须成为第一或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
2. 排行最小的孩子,常常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来激励别人为他们做事,本身富有创造性、爱玩,当别人不照顾他时,他就会认为不公平,被伤害。
3. 排行中间的孩子,常常会觉得自己受到挤压,既没有老大的特权,也没有老小的好处,容易认为自己必须在某些方面与人不同,才能显示价值。
4. 独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也有许多因素会造成例外,比如性别、年龄差距、家庭氛围等。
四、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1. 不良行为的四种类型:
①寻求过度关注
孩子的目的:寻求过度关注。
家长或老师的反应:心烦;恼怒;着急;愧疚。
想采取的行动:提醒;哄劝;替孩子做他已经会做的事。
孩子的回应:暂停片刻,很快回到老样子,或换成另一种打扰人的行为。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把孩子引向建设性行为。
②寻求权力
孩子的目的:寻求权力。
家长或老师的反应:被激怒;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被击败。
想采取的行动:应战;投降;希望自己正确。
孩子的回应:变本加厉;屈从而内心不服;觉得自己赢了;消极对抗。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时,我才有归属感。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从权力之争中退出来,让双方都有时间冷静,然后再按照下面的一项或几项去做。
③报复
孩子的目的:报复。
家长或老师的反应: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
想采取的行动:反击;以牙还牙;心想“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孩子的回应:反击;伤害别人;毁坏东西;以牙还牙;行为升级,或换另一种武器。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我得不到归属,但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不要还击,要从报复循环中退出来。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孩子冷静下来。
④自暴自弃
孩子的目的:自暴自弃。
家长或老师的反应:绝望;无望;无助;无能无力。
想采取的行动:放弃;替孩子做;过度帮助。
孩子的回应:更加退避;消极;毫无改进;毫无响应。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不要放弃我,请给我一点鼓励、肯定。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把事情细分到能体验成功的简单步骤。安排一些小成功。肯定孩子的任何积极努力。关注孩子的优点。不要放弃。
2. 如何识别孩子的错误目的和观念
线索1: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
线索2:孩子被要求停止行为时的反应。
五、当心逻辑后果
1. 自然后果:指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
2. 逻辑后果:不同于自然后果,它要求大人或其他人介入。
3. 区别逻辑后果和惩罚的是4R准则:
①相关(Related)——后果必须与行为相关
②尊重(Respectful)——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
③合理(Reasonable)——后果一定不能包括借题发挥
④预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他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六、关注于解决问题
传统管教方式关注的是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
1. 解决问题的原则——3R1H原则
①相关(Related)
②尊重(Respectful)
③合理(Reasonable)
④有帮助(Helpful)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积极的暂停
⑴ 花时间训练
⑵ 让孩子们布置他们的“暂停”区
⑶ 事先和孩子商量好一个计划
⑷ 当孩子感觉好起来后,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
②启发式问题
七、有效地运用鼓励
鼓励孩子的方法:
1. 时机
2. 相互尊重
3. 改善,而不是完美
4. 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
5. 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
6. 作出弥补
7. 避开社会压力
8. 安排特别时光
9. 鼓励与赞扬
10. 日常惯例表
八、班会
有效班会的八大要素,包括:
1. 围成一个圆圈
2. 练习致谢和感激
3. 设立一个议程
4. 培养沟通技巧
5. 懂得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6. 角色扮演和头脑风暴
7. 分辨人们之所以做一件事情的四个理由
8. 专注于非惩罚性的解决方案
九、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能提供给孩子幸福感、自信感、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
十、家长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1. 四种生活态度取向
①安逸型
最担心:情感和身体上的痛苦压力;他人的期望;受人胁迫。
相信以下能避免最担心发生:追求安逸;寻求关照;让别人感到舒适;怎么容易怎么做。
优点:随和;很少所求;圆熟;同情;容易预测;和事佬。
缺点:不能发展才智;追求个人成长;效率不高。
收获意外的反应:厌烦;恼怒;不耐烦。
造成结果:效率越来越低;没有耐心;缺乏自我成长。
②控制型
最担心:羞辱;批评;意外。
相信以下能避免最担心发生:把握自己;把握局势;把握周围的人。
优点: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坚持不懈;高效;守规则。
缺点:僵化;没有创造力;冲动或社会隔离。
收获意外的反应:反叛;抗拒;挑战;沮丧。
造成结果:别人不愿与之交往或靠近;感到拘谨。
③取悦型
最担心:拒绝;抛弃;争吵。
相信以下能避免最担心发生:讨好他人;积极型-要求别人认可;消极型-博取怜悯。
优点:友善;折中;谦和;体谅;自愿。
缺点:不考虑别人是否愿意被讨好;不关心自己。
收获意外的反应:开始愉快,后来要求认可和回报。
造成结果:对自己和他人都缺乏尊重;怨恨。
④力争优秀型
最担心:无意义;无关紧要。
相信以下能避免最担心发生:做得更多;比别人好;保持正确;让自己更有价值、竞争力。
优点:有见识;坚持不懈;社会责任感;能把事情做好;理想主义。
缺点:工作狂;超负荷;太投入;把太多责任揽上身。
收获意外的反应:觉得力不从心和愧疚;撒谎以避免评判。
造成结果:招架不住;时间不够用。
2. 找出你的生活态度取向,对症下药
我们对孩子有着太多的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才是为人父母、师长应该采用的正确教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