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说话之道1》

自从看了《奇葩说》之后,我对蔡康永便留下了一个说话有温度的中年大叔的形象,一直想拜读大作。

全书大部分由贴近生活的事例组成,并没有太多陈述推理的关于逻辑性的语言,更多的是描述生活的细节。

贯穿全书的基调是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也就是我们经常谈的情商,其中共分为40个小观点,有几个给我印象比较深。

1、聊天时,每个人都想聊自己的感觉

蔡康永说,这是世界的真相,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一个集体中,总会有人畅所欲言,有人默默倾听,就像在KTV中一共几个麦,总有人要充当倾听的角色。

可能你在自己畅所欲言之后,就不想充当一个倾听者的角色,自己忙自己的事情。那么下次别人也会很难去专注的听你说话,原因很简单,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让别人去听你说话,你首先就得去听别人说话。

而扮演这个“最上道”的倾听别人的朋友,蔡康永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就是尽量别说出“我”字,把“我”字改成“你”或“他”。

我试了下,挺难的,不过可以成为努力的方向,无法成为最上道的人,就成为一个说话让人感到舒服的人。

2、交谈不是有奖金的竞赛,别急着抢答

书中提到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人抢答让人下不来台,一种人“很怕别人觉得自己不懂”,于是在高手面前不懂装懂。

其实我觉得除了这些人,我们更经常遇到的是经常在你说话的时候“帮忙”的人,一句话没说完,总会插上两句不伦不类的话,让聊天戛然而止。

我承认,我有时候也是会有想插嘴的冲动,毕竟急着融入话题或者把聊天变成自己的主场。只是这种不礼貌的行为,往往事与愿违,让人越来越难把话说好。

3、开口找人帮忙时,要“有双赢”的观念

书中提到,每次想找人帮忙时,尽量不要表现的像是“求人”,而是邀请别人“做一件有益于双方的事情”。

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你想要从对方那里得到一块饼干,你就以一颗糖作为交换,而不是表现得想要占人便宜,而是尽可能也提供你能提供的价值。

想让别人这星期帮你值班,下星期你就帮他值班;想让别人帮你约人,你就约几个人给别人认识。互利互惠而不是单方面付出,别人可能会更愿意帮你。

书中还有很多具体而实用的例子和观点,最后用蔡康永自己的话来结束。

这本书虽然谈很多「说话之术」,但我相信的不是术。我相信的,是先对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认真看待,然后得到比较多的力量、比较靠近幸福。透过说话,懂得把别人放在心上,这就是我相信的,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1》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蔡康永的说话之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