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微的人性》—读后感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需要灵感的,即使从小学就写作文啥的,当然不可否认有时候灵感来了我却没有动笔……              今晚读了李玫瑾教授的《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感受颇多……

          现在有很多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撒谎、逃学、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更有甚者动辄自杀,打架伤害等等,原来源于父母对于孩子12岁之前的抚养方式……

      人的健康较之身体健康,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大家都知道现在干啥都要考证,会计证,教师资格证,律师证,驾驶证……唯独生了孩子顺其自然的做父母却没有上岗资格证,大家在做父母前有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1、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2、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3.是否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

        如果夫妻二人急需挣钱或者都属于事业型,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极有可能在你赚来钱时,孩子已成败家子,你辛辛苦苦几十年攒下的钱,孩子可能几天就给败光。这就是专家说的,孩子教育不好你赚钱何用?孩子教育好了,要钱又有何用?

      孩子年龄越小依赖心理越强,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控制力,不在父母攒下的的金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学历的高低,亦不在父母的事业成功与否,而在于父母在他生命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以及在孩子依恋期的陪伴时间有多少。

        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也就是每个阶段需要父母做什么,哪些是基础性心理抚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育?如果不知道,父母有没有去学习?如果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会自然懂事,那就大错特错了。请不要以为一个孩子吃饱了喝足了,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就万事大吉了。他是顺其自然地长大了,但这种孩子人性有缺失,心理有病态。因为现在的电视、网络就会教育他们,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毛病”时在教育已悔之晚矣。

      所以,李玫瑾教授呼吁一个问题,就是6岁之前父母不要离开孩子,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如果为了工作,孩子生下来交给老人,幼儿园,托管或小饭桌,父母教育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就被破坏了,人性就乱了,你后来在教育他是没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幽微的人性》—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