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顾虑得越多,机会就越少

一位哈佛教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魔术师,名叫乔尼,他的绝活是无论多么复杂的锁,他都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且从未失手过。

他曾为自己定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要在60分钟之内,从任何锁中挣脱出来,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在旁边观看。

有一个英国小镇的居民,决定向乔尼开一个小玩笑,他特意打制了一个坚固的铁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锁”,请乔尼来挑战能否从牢里出去。

乔尼接受了这个挑战,当他走入铁牢中,牢门关上之后,他取出特制的工具,开始工作。

30分钟过去了,乔尼的耳朵紧紧贴着锁,专注地工作着;

一小时过去了,他头上开始冒出豆大的汗珠;

两个小时过去了,乔尼始终听不到期待中的锁簧弹开的声音。

他筋疲力尽,打算认输了。

失望地靠在牢门上坐下来,结果牢门却顺势而开。

原来,这扇牢门根本没有上锁,那把看似很厉害的锁也只是个样子而已。

因此,小镇居民成功地捉弄了这位逃生专家乔尼。

门并没有上锁,自然也就无法开锁。

真正上了锁的,是乔尼的内心。

听了这个故事,我们都会认为乔尼有些愚蠢,无论多么坚固的锁都能打开的他,竟然被自己的“心锁”禁锢住了。

但是,仔细想一想,自以为经验丰富却被经验所束缚的人,还在少数吗?

经验,是我们在奋斗中得出的方法论,并且可以在我们遇到相似困难的时候指引着我们前行。但是,它也会成为束缚我们进步的枷锁。

拉罗什富科说过:“妨碍人们进步的,往往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有时候,很多先入为主的想法往往会束缚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我们自以为自己经验够丰富,思想够成熟,在行动之前往往考虑太多因素。

却往往忽略了有时通往成功的道路,恰恰就是最近最直接的那一条。


                  (二)

有一个孩子,从小胆子很大,两岁的时候就敢在外面放鞭炮,三岁的时候敢在幼儿园里教训小朋友。

她嗓音不错,小学的时候敢当着全校的面放声歌唱,一点都不怯场,初中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大胆举手提问,管别人怎么看自己呢,问题弄懂了就好。

因为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恐惧,所有的行动,都按照最本真最直接的方式去做,而成果,却往往是显著的。

她敢当着全校的面引吭高歌而不打怵,所以获得了唱歌比赛一等奖,还被同学们称为“麦霸”;

她不害怕别人的嘲笑而当面问老师问题,因此她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获得过几次奖学金。

那时,小小的她,体内似乎有着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力量。

可是等到长大了,她的勇气,却开始一点点地减退。

她顾虑得越来越多,因此变得胆小了,她不敢再接触像鞭炮一样危险的东西,因为总是有一股“畏惧”在把她往后拽,她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再畅所欲言了,因为她害怕被人议论和嘲笑。

这个孩子就是我,可又不仅仅是我,我相信,一定还有同样的孩子,和我一样感同身受。

牛奶咖啡有一首歌《越长大越孤单》,里面有一句歌词“越长大越不安,也不得不看梦想的翅膀被折断……”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被现实所打败,而是被自己所打败。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所以生活得无忧无虑,无论想要什么,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一定要去争取。所谓的“无知者无畏”,就是这个道理。

长大后的我们,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束缚在一个行动的牢笼中,害怕失败,害怕别人的眼光……

对于很多事,都是考虑再三,然后淡淡地说一句:“算了吧。”

太多的梦想,就这样被压抑得不了了之了。

还没开始行动,首先就被自己预想的困难所打败。

很多的悲剧,都是从自己不坚定的信念开始的。



                  (三)

越是考虑得越多,越会把人陷入焦虑之中,心理学将这种情况称之为“过度思考”。

如果对某件事情“过度思考”,就会让人陷入思维的死胡同中,一些原本不会出现的不利因素也会在头脑中接踵而至。

思考得越多,你预想的阻碍就越多,束缚就越多。

然而,那些让你感到畏惧的事情,或许实际上并没有你想象的那般严重,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吓唬自己罢了。

去年,我的朋友小涵想考公务员,在网上浏览了好几个岗位,后来看中了深圳的一个职位,我鼓励她去试试,可她却犹疑不决:

深圳会不会很热啊?蚊虫之类的会不会很多啊?我的体质适不适合居住呢?

我喜欢的岗位,也许还会有很多人喜欢,竞争压力会不会很大啊?

算了,还是报一个稳妥的比较好,万一争不过别人呢?还是报小城市的吧……

结果,她就报了家乡周边的一个小城市。

结果国考分数下来之后,我们都惊呆了。

以她的高分,去深圳那个岗位完全没问题,还超了分数线好多分,而后来,她却以超过第二名很高的成绩被那个小城市的岗位录取了。

我们都为她惋惜,因为她的畏惧和不自信,她失去了去大城市闯荡的机会,失去了被喜爱的岗位录用的资格,对此她自己也很懊恼和后悔。

她说:如果我当初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没考虑那么多的不利因素,而是从自己的本心出发,可能我的人生就会不一样吧。

心理学家发现,适度思考是有益的,但是如果过度思考的话,就会降低身体性能,并且容易导致焦虑或抑郁。

人们都说生活是复杂的,其实复杂的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你看待生活的视角,生活,远远没有你的思想复杂。

很多时候,你完全可以想办法跨过一条路上的水坑,可却因为知道这条路上有水坑,就直接绕开了这条路。

想做的事情,就放开了大胆地去做,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比起困难的不利因素,你更要相信能够解决困难的自己。

怀特·黑德曾说过:“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害怕失败,必定失败;畏首畏尾,必定平庸。

你不去试一试,怎么就知道自己一定不行?

你顾虑得越多,机会就越少_第1张图片


                  (四)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们烦恼迷惑,实因看得太近,而又想得太多。”

如果做任何事之前都过于权衡利弊、审时度势,那么这个习惯会阻止你采取行动,它会消耗你的能量,削弱你的决策能力,并使你陷在一个循环思考的怪圈中,无法自拔。

少一些顾虑,就会多一些机会。

很多机会都是在殚精竭虑中悄悄流失,顾虑的人过于优柔寡断,当他们陷在推敲和迷茫中不知该怎么做时,别人已经抢占了先机。

诸葛亮事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这种行为虽然是思虑周全的表现,同时也自食苦果。

魏延出兵子午谷奇袭长安本来是条妙计,奈何诸葛亮顾虑太多,将对手想得太聪明,“三思”之后,最终放弃了计划,使得大好机会就此溜走。

以致六出祁山而无功,多次讨伐中原而无果,憾死在五丈原军中,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慨叹。

因此,有时候,当机立断,抓住机遇,就会成功;犹豫不决,坐失良机,就会失败。

少一些顾虑,就会多一些勇气。

世界著名导演卡梅隆面对投资方的冷言冷语,演员们对他的埋怨和人们的种种质疑声,并没有被顾虑所牵绊,而是听从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去做,所以有了《泰坦尼克号》的成功。

可他准备花巨资拍摄《阿凡达》时,再一次广受争议,怀疑之声纷涌而至:投资这么大,能否获得高额票房等等……

可他仍旧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为外界所动摇,他唯一的顾虑,就是怎样将电影做到尽善尽美,于是,在《阿凡达》上映之后,不到九个月,全球票房累计超过27亿,打破了全球影史票房纪录。

正是他无与伦比的勇气和信念,造就了这两部电影的辉煌,也造就了他“第67届金球奖最佳导演奖”的殊荣。

卡梅隆的行为,很好地践行了但丁的那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如果他听取四面八方的建议,并全部纳入考虑的范围,那么他就会很容易被这些客观不利因素所吓倒,从而失去判断力,很难会有这类好电影作品的产生。

华罗庚说过:“不要顾虑什么,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子凿能进一寸就是一寸,能进一尺就是一尺,行动起来,突破随之。

因此,要勇于舍弃思想的包袱,冲破顾虑的牢笼。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愿与诸君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顾虑得越多,机会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