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核心的学科素养还是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辨

是核心的学科素养还是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辨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新的2017版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这一版的学科课程标准有两大主要的亮点:一是明确地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标准一同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的用词是“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二是明确了学业质量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层面对高中学科课程提出来的总体性的规划,但是,总体的“规划”还需要转化成为“效果图(核心素养)”,再细化成为“施工图(教学设计)”,只有课程标准是无法进行教学实施的,就如同拿着规划是无法直接施工的一样。

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到学科核心素养,这其中还有若干问题需要厘清,否则课程标准这个规划是无法顺利细化成为教学设计这一施工图的。

问题一:何为核心素养?

在发布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核心素养被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且把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看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而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下称《课程方案》)中,“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的“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学科核心素养”是不是“核心素养”?按照《课程方案》中透露出来的顺承关系看,“学科核心素养”应该是“核心素养”,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两个方面还是三个方面?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核心素养被界定成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二者一个指向做人,一个指向做事,二者并列没有问题。但是价值观念能不能和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并列?个人以为这里其实是有问题的,价值观念可以看成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的一部分,是必备品格的下位概念。

问题二:有没有学科核心素养?

尽管学科课程标准中“凝练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我们不妨对各个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做一个细致的考查,就会发现,所谓的学科核心素养,其实是核心的学科素养,是学完一门课程以后,应该在学习者身上留下的体现学科核心的育人价值的东西,核心的学科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比如数学专业的学生和音乐专业的学生必然有明显的不同素养,体现不同的品格和能力,这个不同其实就是核心的学科素养的不同在人身上的体现。

是核心的学科素养还是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辨_第2张图片
新发布的课程标准中各学科的核心素养

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看,核心素养的主体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人,而学科核心素养的主体是什么?常规理解的情况下,学科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科,但是以学科为主体来讲核心素养显然是有问题的,学科没有“人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人为主体,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恐怕连核心课程都不存在,比如举个例子,核心素养是关乎人的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按这个来分解,逻辑能力必然是关键能力中的一个子项。但是哪些课程是作为核心课程培养逻辑能力的呢?其实有很多可选择的课程可以培养逻辑能力,这些课程并不存在哪个是核心哪个不是核心的人为区分。即培养人的逻辑能力的途径是多样性的,不是单一性的。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讲,连核心课程都不存在,当然更没有学科的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学科既是工具,也是途径,但不是目的本身。

问题三:学生核心素养能不能拆解成各学科核心素养?各学科核心素养能不能拼合起来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个人以为不能,原因很简单,教育不仅仅是学科教学,教育除了学校的学科教学以外,还有学校的其它活动,这些活动也是为了学生发展而开展的,另外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活动是人类最复杂的活动之一,既具有综合性(比如跨学科)又具有非综合性(比如单科教学),既具有系统性(比如贯穿学段的系统课程)又具有非系统性(比如生成的教育契机),既具有协同性(比如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又具有非协同性(学校或家庭自行组织的独立的教育行为)的特点,而如果核心素养可拆解可拼合,那教育就是极其简单的事情,只需要把现在设计的这些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保证质量做好学科教学,就一定能保证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得很好,根本不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也不用再组织其它的教育活动,问题得以简化,操作极其容易,我们终于找到了实施完美教育的方式。这样靠谱么?

问题四: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被看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发展核心素养被提到了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个人以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大教育中的东西,核心素养也不是仅通过学科来培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合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学校里、家庭里和社会里的每一个教育行为都应该指向核心素养这里,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所有教育行为都是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科能培养的仅仅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的很小一部分,也因此教育不仅仅是学科学习,不然,教育就等同于了学科学习,如果教育=学科学习,那应试教育就没有任何错。

具体到一堂课的学科教学,甚至都不一定要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的一节课甚至于可以不指向这里而指向某一个单一的技能。

问题五:谁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学校是完成国家教育任务的主要场所,教师是落实这一任务的主要实施者,但是,教师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吗?恐怕未必,就我所了解的范围内看,一线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大多是混乱的。个人以为首要问题是让一线教师弄清核心素养是什么,反过来,也要同时弄清楚什么不是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再讨论从什么途径培养核心素养,这时候就是学-教-考-评四位一体的事情了,首先是课程设计,然后课程设计细化到课堂教学设计,连带再到考试评价设计。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一线教师作为执行层,需要对其进行理念、方法、技术甚至案例的系统培训,只有对此理解到位了,才能执行到位。

对于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实施者的,可以先做起来,实施起来,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完善问题。但是换一个角度,站在中国教育整体发展的角度来说,教育部把这个事情有点操之过急了,明显前期的讨论、铺垫和培训没有跟上,直接上来就在课程标准中把这个给发布了,你让一线教师怎么弄?更广大的教师其实是懵的。

核心素养,不要再次弄成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热闹过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核心的学科素养还是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