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当代青年有三大绝症,分别为拖延症,熬夜和脱发。
被冠以“绝症之首”的拖延症岂止是青年有,毫不夸张的说,拖延症是“老少通吃”。
更值得注意的是,拖延症并非只是拖延,更多的还伴有“懒癌”,“三分热度癌”等各种“并发症”,我们将其统称为自律性差。总之,缺乏自律精神让很多人饱受烦恼。
看着积攒的工作和学习任务越来越多,努力时又发现自己根本坚持不下来,只能一边怨自己没用,一边无奈的“举手投降”,开始自我逃避。
其实,不管是拖延症,还是懒癌,三分热度癌,它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搞,之所以我们之前经常败下阵来,是因为使用的方法不对。只要掌握秘诀,人人都能够变得越来越自律。
想要成为自律达人,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得不自律。
下面总结的这七个原因,大家对号入座,如果自己是的话,就勇敢的举起小手手。
原因一:目标制定的太大,让自己倍感压力
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很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急于求成。也许,在一开始我们制定好目标时,会感觉到很有斗志,但这种热情其实都会在具体的实践中迅速减少。
我们制定目标的时候,往往会想当然的以为如何如何,可真当身体力行时,才会发现目标和现实差距过大,此时就会压力重重,因为看不到希望而迷茫,焦虑,最终“缴械投降”,只能选择颓废度日。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不上进的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努力。之所以有人很颓废,很麻木,很不求上进,只是因为他们在通过这种逃避的方式来减轻压力,让自己心里好过一些而已。
原因二:计划过于繁重,让自己过于疲惫
有个读者就给我看过他的每日计划,说真的,整个计划密密麻麻,任务太多,而且分散。这样的计划肯定会将大多数的人压垮的。
人每天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每天都在集中精力去工作,去奋斗,这样的人生不仅太沉重,也缺乏趣味。
更何况,不能落地执行的计划只是一张纸而已,即便执行了也根本坚持不了几天就打回原形。
time之前就是这个类型的。我的朋友评价我为“间歇抽风综合症”:
即一个月里面总有那么两天是充满斗志,超级勤奋刻苦的。但只有两天,剩下的二十多天则是重度懒癌患者,什么都不想做。
原因三:心态过于悲观着急,让自己感到失望和害怕
有的人看待事物会很悲观,总从负面的角度去观察。
比如,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他们总会很敏感和着急。
总是一个劲的问自己:为什么愿望还不实现?为什么事情还没有起色?
这样做,心态自然就会跑偏,总是感到失望,害怕失败。
有句话叫做:功到自然成。
这里面点出了努力,坚持的重要性,但不要忘了,还有一个关键词,叫做“自然成”!
忽略了这一点,你再努力也没有用。
原因四:过于完美主义,接受不了任何瑕疵和变动
在我看来,完美主义绝对不是个好习惯。
过去的我就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这也导致我经常纸上谈兵,却根本无法行动。
因为我接受不了在执行过程中的任何瑕疵和变动。
只要自己在执行中有些不足,或是因为特殊情况导致计划有些变动,我就会觉得这份计划制定的不完美,所以终止行动,企图制定更加完美的计划。
这是执行过程中的最大忌讳。
也有人会因为完美主义而破罐破摔,比如,因为减肥目标所以每天的计划是不能吃甜食。但是,因为今天没有管住嘴,吃了一口蛋糕,所以就觉得反正今天的执行已经不完美了,索性破罐破摔,今天敞开吃,明天再去执行。
此时,所谓的完美主义只不过成为不自律的借口而已。
原因五:固定思维,以不适合自己为借口
经常有小伙伴问我,time老师,我想要了解一下内容创业,看看适不适合我。
我发现,现在的人经常会将“适合”这个词挂在嘴边,他们往往是一直处于寻找的过程中。
他们也将其作为理由。为什么不行动,不坚持呢?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
这个理由果然够冠冕堂皇。
《终身成长》这本书中讲解了两种思维习惯,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的人,崇尚努力,愿意接受挑战,认为失败没有好与坏,失败只是自我提升的机会,面对失败时,他们会更加努力提升。
固定型思维的人,鄙视努力,他们更崇尚的是天赋,认为天赋决定了高度。他们觉得,有天赋的人做事情是十分顺利的。他们害怕挑战,失败后就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索性放弃。
可以看出,以不适合自己为借口的人更多的是固定型思维。
当他们失败或是进展很慢,收效甚微时就会觉得,这个不适合自己,他们应该去找适合自己的。在他们眼中,适合自己的一定是做起来事半功倍,效果显著的。
你看,他们多天真。
事实上,一旦你踏出舒适区去学习,去适应新的节奏时,你都会感觉很不好,你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并不是在预示着你不是这块料,或是这不适合你。仅仅只是因为你离开了舒适区,你的生理机能对变化的一种本能反应。坚持下去你就会适应。
原因六:在执行“倦怠期”中没有使用“强心剂”
在我痛定思痛终于决定一定要养成自律的好习惯时,通过长期实践后发现,在有意坚持的过程中会有一段时间是“倦怠期”。在该时期中,完成任务变得容易,不再刻意了,但是效果却还未显现出来,人们会丧失一开始所有的斗志,变得迷茫和自我怀疑,每天完成指定行动变得可有可无。
这可以说是养成习惯的最后一道障碍。
time有好几次都是折在“倦怠期”。要想打败这最后的敌人,必须要学会使用“强心剂”技巧。
想方设法在无聊的行动重复中找点乐子,让自己坚持下去。
原因七:错误的将放弃当成进步的奖励
这是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原因,也是导致我们自律性差的一大元凶。
我们在养成好习惯,戒掉坏习惯的过程中,往往刚取得一点进步时就很容易被打回“原形”。原因就在于当我们有了一点小成绩后,觉得应该给自己一些奖励,但问题就是出现在奖励的内容上。
举个例子。
我有个朋友正在减肥,每天都不吃晚饭,也不吃油腻的东西,坚持了两个多月了,体重也下来了。他很开心,觉得应该庆祝一下,奖励自己这么多天来的努力,于是他奖励自己去参加一次同事聚餐。
面对一桌子的美味,他心里面就告诉自己,努力了这么多天,那就奖励自己少吃一点点。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好久没吃火锅的他,痛快的大吃了一顿,还和同事约定好第二天再去吃烤肉。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将奖励当做成自己放纵的借口。
知道导致我们自律性差的七个原因后,我们应该如何去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呢?
time在这里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给大家分享三个技巧。
技巧一:学会微目标自我提升法
既然目标太大,计划太繁重会让我们过早的消耗掉意志力,那么,我们可以制定成微目标,微计划。也就是说,同时进行的目标计划不超过三个,每个只规定出每天最低的行动量就可以了。
在斯蒂芬·盖斯所著的《微习惯:简单到不可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一书中,作者是这样介绍微习惯的。
他说,微习惯体系的基础是微步骤,将事情分成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仅用少量的意志力就能完成。这样一方面我们很有可能会继续完成“额外环节”,还会将这个行动形成惯性,每天都能坚持做下去。
要知道,相比某一天做很多事情,每天坚持做一点的影响力会更大。
作者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分别为“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写50字”,现在的他不仅拥有健硕的身材,还出书成为了畅销书作家。
在我看到这个方法时,我和很多人的反应是一样的,我觉得微小的行动虽然很容易做和坚持下去,但是,毕竟量太小了,我觉得很难有什么效果。
但当我去试着做的时候才发现,事实正好想法。
我给自己规定每天写作50字,这个太容易完成了,我在执行中几乎每天都能超额完成任务,平均每天写作1000字以上,这正是微习惯的魅力所在。
用所谓的“低门槛”打破我们对于行动和坚持的恐惧,即便再忙再累,都很容易超额完成任务。
技巧二:拆分行动打破强烈的心理抵触
有时候,我们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一件事,但是就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不想去做。
比如,我们知道自己应该去健身房或是应该收拾自己的衣柜了,但身体就好像是被捆绑束缚了一样,就是不想动。
当你对做某件事情有了强烈的心理抵触时,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很简单,使用“拆分行动法”。
举个例子。
你的任务是收拾自己的衣柜,那么,你可以将这个行动进行拆分,比如,你只需要打开柜门,叠两件衣服就算是完成任务。
这个行动相比收拾好整个衣柜来说容易多了,因此抵触感也大大降低。
做了之后,再告诉自己,再坚持去叠两件衣服。
将本该做的的事情拆分成一个个小小的行动,小行动毫不起眼,但它却是一个“开关”,走出第一步后,剩下就轻松很多了。
当我们在面对诱惑时,拒绝就变成了一件难事。这个时候,也可以使用这一招,将拒绝拆分成一个个微行动。
比如,你本来的计划是回家学习外语,但是恰好有朋友让你去聚会喝酒。学习外语和出去玩,肯定你内心更加倾向于后者。
如何抵制住诱惑呢?退而求其次,告诉自己,只要果断的告诉朋友自己今天有事情去不了,回家后可以只学5分钟外语就算完成任务。等到自己完成后,再去继续分解行动。
技巧三:将坚持看成一场游戏,用奖励来激发兴趣
有人说,当一个人需要坚持去做一件事情时,他肯定坚持不下来。
这是因为把坚持当成了一种过于严肃的煎熬。
何必这样做呢?我们可以将坚持看成一场游戏,或是干脆用一些小小的设计把它包装成一场游戏。
可以通过手账或是打印的形式给自己做一个“游戏表”规定每天要去做的微计划,做完后打个钩钩,连续坚持多少天给自己一个奖励等等。
这样,我们就将原本稍显枯燥的任务玩成了游戏。因为有奖励的存在,所以当意志力差,想要半途而废时,就会考虑“沉没成本”,毕竟坚持了那么久,如果今天放弃的话,又要从头再来,想到这些就又开始去行动了。
值得注意的是,奖励千万不能和你执行的计划是相悖的,比如,你在减肥,就不要拿吃火锅啊,聚餐烤肉等作为奖励。
奖励的内容也要是正能量的,千万不能是另外一个领域的放纵。比如,你在戒酒,奖励却是吸烟。这就是错误的奖励方式。以防一边养成好习惯,一边奖励自己养成坏习惯。
好啦,希望time今天的分享能够帮助到你。
希望time今天的分享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评论和分享,听说关注我的,能力和收入都嗖嗖涨呢!
作者简介:time,专栏作家,职业撰稿人,用大白话讲干货,time专注分享两件事:一是自我提升,二是内容创业。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