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人类认知体系的底层密码

人的认知体系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它是如何实现对事物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认知的?

霍布斯认为人是用加减法来理解世界的,休谟认为人是因为习惯才建立对事物的联系性认知的,孔狄亚克认为一切心理过程都是由感觉转化而来,康德则颠覆性的认为事物的发展符合主观意志规律……在神灵依然主导着欧洲精神世界的年代,这些哲学家们提出了他们独到而犀利的见解。然而,受制于当时自然科技研究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探索没能够更进一步。

探究人类认知体系的底层密码_第1张图片

进入近现代,价值和认知理论体系研究开始大量出现,伯纳德·巴尔斯提出了全局工作空间理论,虚构了认知的一种可能表现结构;亚伯拉罕·马斯诺提出了人的动机理论,展现了人的内在需要的层次关系;丹尼尔·戈尔曼剖析了情绪的各种表现,提出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良方;古斯塔夫·勒庞研究了群体行为的典型特点,同时认为群体行为本质上不同于个体行为;戴维·迈尔斯阐述了人类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细致解析了人们如何看待他人,以及影响他人;丹尼尔·卡尼曼提出了双院制决策思想,人有两套系统,一套进行快速响应,而另一套则进行深度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罗伯特·西奥迪尼给出了人的影响力因子,并呈现出了人在认知和行为上的很多固有特色程序;雷·库兹韦尔认为人的思维是由数亿个模式发生器所决定的;约翰·罗伯特·安德森提出了理性思维的自适应控制系统理论(ACT-R),试图理解人类如何获得和组织知识以及如何产生智力活动……

探究人类认知体系的底层密码_第2张图片

在这些不同角度,不同模块的拼凑下,人类的认知问题似乎越来越清晰了,很多心理现象可以进行“客观”的解释了,甚至因此而催生出众多基于意识研究的大众实践科学,然而,这就是全部吗?这些就是认知体系运作机制的最终答案吗?如果以判定意识或认知理论体系的测试标准(判定意识或认知理论体系有效性的测试标准)来看的话,就会发现一个让人非常无奈的事实,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理论体系,能够同时回答所有这些测试问题。有一些理论注重于特定的细分领域,无法串连起所有测试问题的背后逻辑,乃至形成一个统一且完整的解析方案;有一些理论则偏向于总体认知架构,但较难以同具体的实际问题深入结合起来,也无法构建起对具体问题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人的认知体系是如此的庞杂,表现是如此的丰富,人类几乎所有的知识都脱离不开这套系统的影响,以至于认知系统就像是一个无底的黑洞,它可以包容和吞噬一切,而想要窥探黑洞的内在和本质,似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那么,究竟有没有一种普适的关系模型,既能够呈现认知和价值的底层逻辑,同时还可以对所有基本的测试问题进行细致解析呢?

意识与认知问题是人类脑科学领域的重大谜题,它既神秘又奥妙无穷,之所以如此,源于人的神经系统的无比复杂性。当前高速发展的脑功能连接图谱计划,使得神经系统的神秘性不再,神经中枢的内在联系性也逐渐清晰的展示在了人们的面前,而意识和认知就寄生在这个系统组构当中,其逻辑也必然与神经系统的内在交互规律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理论上来说,一种普适的认知与价值模型是存在的,隐含的问题在于,这个普适的模型的复杂度到底有多高,它将以怎样的姿态呈现。

本号所重点讨论的,就是这种能够解释人的绝大多数行为、心理、认知表现和价值趋向的普适模型,它的可能存在形式,以及它的内在运算演化逻辑。



更多精彩文章:
判定行为或认知理论体系有效性的测试标准

研究意识问题为什么如此困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究人类认知体系的底层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