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管理软件

找个笔记管理软件。我选择了有道云笔记。因为可以多端同步。

二、建立初步知识体系文件夹

最上层的文件夹直接叫做“知识体系”。
然后下面又分了几个大类。

例如我从事的互联网研发工作,就会建立一个叫“技术”的文件夹,把互联网技术相关知识都放进这个文件夹。
我非常喜欢运动,所以会在“技术”旁边建一个“运动”的文件夹。
还有一个叫通用素质。我会在里面建立一些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沟通、如何思考等等的知识。

还有其它分类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不着急,以后觉得有需要了,可以慢慢补充。

三、丰富知识体系

在“技术”文件夹下面,我会根据我现在已经掌握的互联网技术,分为“计算机基础”、“java基础”、“算法”、“中间件”、“网络”、“架构设计”等子文件夹。

“运动”文件夹,我会建立“徒手健身”、“羽毛球”、“跳绳”、“拉伸放松”、“损伤康复”等子文件夹。

四、整理知识体系

知识学习是分为几个过程的:
1、阅读知识原文
2、集录原文关键句子、段落、章节
3、理解主要内容,总结关键思想
4、应用于日常
5、提炼升华自己的方法论
6、融会贯通到其他领域

我们在初中高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绝大部分的人已经不记得了。为什么呢?因为都停留在第1、2、3阶段,应付一下考试。考过之后就忘记了。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最近这几年读过的书,能回忆起来的有多少?能应用在日常的有多少?能立马推荐别人一定要看的有多少?

没多少。因为我们读完的书只停留在1、2阶段,只是消磨了时间,或者心里得到了“我又看完一本书了”这样短暂的精神慰藉。

其实,我们看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那些能用一辈子的理论,方法。

现在开始,对遇到的难题记录下来;对看过的好书记录下来;对想到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并且,打上标签,做成方便查找。

不断丰富这些文件夹、这些标签。

只要觉得某些文件夹不适应你的分类了,说明你知识体系得到了更新,大胆的按照你想法去变动这些文件夹,不断抽象,上浮、下沉、关联、聚合你的知识点。

五、潜移默化得到提升

最后,就是把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

我在大学时候是用汇编做逆向的,毕业进腾讯后用cpp写windows软件,后来到乐信用java写linux后端服务。但是不管我用什么语言,在什么平台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得益于我在大学时期彻底掌握了计算机基础体系。cpu的多核工作,内存的分布,硬件IO输入输出等,在那时候已经在脑海里建立了一个计算机工作结构图。工作后不管遇到windows、linux,还是jvm,都是可以快速融会贯通去应用。

再又如我之前搞了几年徒手健身,那时候一个引体向上都拉不了。但是,那时候我知道“一万小时理论”。于是我想,我训练一万小时,看看能拉多少引体?但是,进展一年,才拉2,3个,进度非常缓慢。我开始思考,有没有更快的练习法?

于是,我几乎把关于徒手健身、街头健身,甚至器械健身的书籍、视频都看过了。一边健身,一边看书,一边思考,不断实践书上的一些理论,哪些理论适合我,哪些理论不适合我。

后来,听说很多运动员都用“刻意练习”这样的方法。于是把《刻意练习》看了一遍,我知道,我应该找到方法了。

最后还结合刻意练习这个训练方法,一年内实现了引体向上12个,并且能在单杠上做出太空漫步、前水平、后水平最初级的动作。

这对于以前那个瘦骨如柴的我,连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的我,根本无法想象!

后来由于颈椎病,我找到很多资料,认为能解决颈椎病最有效的运动就是游泳和羽毛球。于是,我又转到羽毛球领域。

一开始根本不会打,高远球都打不了。

我继续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以及前几年健身学会的肌肉发力原理,先从最基础的挥拍练习起,每天都练习。几个月后,我的定点高远球可以拉过大部分同事了。但是一打比赛就失误频频。于是什么薄弱就刻意练习什么,平抽挡、吊球、杀球,每个月都让同事觉得我又学会了一招半式能在球场show出来。

大半年后,我开始练习单打,一开始都是输,大比分的输。自己分析出来是自己体能和步伐都有问题。于是又研究所有能找到的羽毛球步伐和体能的资料,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从被打21:3到21:11到18:21。一年后,起码那些会打球的同事都不会觉得我菜了。

大家看,不管是看不见的工作知识,还是看得见的运动表现,都会随着我们的知识体系的不断升级而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