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新年接力的活动,回头一看日期,已经晚了四天,下面留言最多的不过晚了三天,我这晚得有点多啊。
这重要么?重要么?我摇了摇头,显然也不是那么重要,最差不过得不到那个笔记本而已,何不趁着这机会好好回忆回忆心里的年呢?
可今天想写的不是回忆,而是现在,因为我刚起床,已经在客厅沙发上发了近半小时的呆了,这个年有点无趣,我们已经如此无所事事五天了,任某某今年假期多,于是我们19号就回了他家,今年在这里过年。
倒不是这里无趣,事实上这个位于赣州东部的小县城还是很有一些让我喜欢的,写着写着,我好像看到了几点有用的素材在向我招手。
第一次来这个小县城时就被它的清淡闲适所影响,县城人不多,车也不多,交通工具以小电动车为主,马路不宽,旁边却辟出了不少供人通行的地方,路上虽不说一尘不染,却足够干净。
路两旁房子最高不过五六层,一眼看过去,上面是大片的蓝天,中间是白色的低矮砖房和绿色的樟树,下面是阳光照射下不染灰尘的马路,点缀着几个行人和车辆,悠闲舒适,比起我家人车满为患,路上尘土扬天的景象可舒服多了。
从前两年开始我偶尔因为一些不同原因在这里住上几个月,这里水多,几条江水交汇层叠把县城分成了三片,老城、新城和开发区,我喜欢傍晚时沿着江边的栈道转圈,心情烦闷的时候,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望望远山看看近河,不知不觉就舒畅了一半。
小县城最大的特色是吃,这里的下午茶文化和夜宵文化简直博大精深,从吃上看,消费水平不亚于二线城市。
下午茶的核心是酸,当地人管它叫“喝酸水”,这酸水是由萝卜、芋头、辣椒加米醋煮成的一种酸汤,虽然叫酸水,味道却绝非单单一个酸可概括的,萝卜的清甜和芋头的糯香混合在一起,辣中带酸,酸中又透出浓郁的回甘,其中的酸辣味和酸辣汤有点类似,却又比酸辣汤更清甜解腻。
虽然叫“喝酸水”,却不止这一碗酸水,围绕着这碗酸水,配上油炸芋头丸子、芋头饼、红薯丸子、酸菜饼、炸饺子等种类繁多、外酥里嫩的油炸食品,再加上几碗凉拌豆干、拌笋尖、拌芋丝、拌牛肚牛肉、拌鸭翅鸭头等香辣可口的开胃小菜,一顿丰盛的下午茶就准备好了。
吃完这些,晚饭就可以省下了,当然,不喜酸的还有绿豆汤、海带汤、紫米粥等各种养生粥汤,大锅小锅齐齐摆在一起,简直眼花缭乱,我每次到摊前总想一次性全部点上,最后都只能迫于肚子太小不得不割爱,大部分留着下次了。
夜宵的精髓则是辣,各种小炒、凉拌、烧烤,样样俱全,其中以小炒为核心,肉类、鱼类、贝类,蔬菜、炖汤、粉面……不一而足,一点不像是夜宵小吃,倒像是正餐。
几个鱼丸肉丸加香菇就能做成一碗特色杂锅汤,清甜馥郁,冬日里最好解寒气;
凉拌豆干丝是小县城的特产,一片片方形的薄片豆干切成细丝,刀工都是杠杠的,用特制的凉拌酱料,切一把香菜,滴几滴香油,再加上几粒酥脆的油炸花生米,最后浇上一勺热油,用大碗一拌,能做到丝丝分明不软塌,而吃起来豆干的嚼劲和秘制酱料的浓香相得益彰,再多嚼一嚼,豆干丝本身的豆香也融入其中,真是越吃越有味。
香辣花甲到处都有,这里却每家都肉粒嫩滑饱满有不同的味道,还有酸脆可口的酒椒淮山、麻辣浓香的秘制牛肉干,就连一盘平凡的空心菜梗都能炒出特别的香脆口味来,成为一段时间里夜宵摊的明星菜式。
吃着这些各俱风味的小炒吃食,再煮上一壶枸杞米酒冲蛋,和三五朋友一边谈天说地,一边喝酒吃菜,冬天的夜晚能暖到心里去。
而这些还只是在两大主餐饭桌上的菜式,日常特产里有一粒粒珍珠似的珠粉,小城自制的通心粉、贝壳粉,远销全国的江西米粉,甜酸爽脆的特制酸黄瓜,根据韩式铁板烤肉发明出的特色铁板鲫鱼和韭菜,随便哪个都别有一番风味。
小县城能有如此花样繁多推陈出新的吃食,有一部分得得益于创新,小吃摊们为了在时代的进步中保持常青,从不固步自封。每年研究个一两新菜式,一家出新,家家效仿,这样一来,虽然总有那么一两家行业领头羊,总的水平却都还能保持一致,在竞争中又能做到共同进步,恐怕这就是小县城能形成如此精深的吃文化的精髓所在。
虽时时创新,传统特色的却能始终保持不变,除了那些常居榜首的菜式口味好到多年如一日,有些古老的小店存在了二三十年,依旧营业中,而客人们也都愿意带着年少的记忆来这里品尝旧味,简单的吃食有了更多回忆佐料,自然也不简单了。
民以食为天,通过这些美食,我仿佛看到了这个不被人看见的小县城的雄心,他们并没有刻意打造,也许是因为县城独处于这山灵水秀的赣南山区中,不受太多经济发展的浮躁之气影响,才能在自给自足、随遇而安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将人的精神融入了吃,再将这吃变成了一种独有的文化。
今年回到这里,车更多了些,人也更多,开发区更宽阔的路修好了,一排排和大城市没什么两样的房子也盖满了。
经济的发展让城市与城市间的外在差异越来越小,可城市的精神还是在人,由人的行为生出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人、沉淀人,让人在越来越快的社会洪流中保持本心,我想,这才是一个城市最终会被记住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