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是偶然的“飞来横祸”,还是必然的“种是因,得是果”?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我们现在每天打开微信,看到大家转发最多的,除了时事新闻,食品安全,就是有关健康的文章了。可见人们愈来愈重视健康问题了。在此我想先列举两组数据,这是我在一篇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论文中看到的数据,根据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时,标志着这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占6.96%,而这部分老年人口中,患有慢性病的就有82%以上;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占13.26%,患有慢性病的几乎达到90%。这只是指患有慢性病的比例,其他没患慢性病的身体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问题。

      看到如此高的比例,想一下我们在步入老年后是否能侥幸逃出这90%的比例范围呢?健康真的只是年轻人的权利吗?可是目前各种慢性病的患病率也愈来愈趋于年轻化。年轻人身体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患病是偶然的吗?是飞来横祸吗?我记得在我小时候在村子里,偶尔听说哪个哪个亲戚生病了,或村里又有哪家有人生病了。为了治病不仅侵家荡产,还欠了很多债。全家人都陷入一种灾祸般的痛苦焦虑中。那时候认为生病是偶然的,疾病不知道哪天就会降临在某个人身上。自己偶尔感冒发烧一下,去打个针,买几粒药吃就好了。所以就觉得生了病没什么,医疗技术那么发达,肯定会有办法治疗的。只是要花很多钱,对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来说,无疑一场灾难。后来上到初中高中,慢慢发现身边那些有胃病的人,几乎都是饮食作息不规律地的人;而得风湿的人大多住在比较潮湿的地方;也经常听说有癌症的人大多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的状态。慢慢了解到原来疾病不是偶然的,跟我们的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见到身边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同学、亲戚经常会拿着各种瓶瓶罐罐的保健品在吃,经常去锻炼身体。又了解到健康原来就像投资一样,需要自己有意识去不断经营。上了大学后,有幸能够接触到中医的很多经典著作,也是第一次了解到养生这个概念,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里面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生了病再去治疗,就好像渴了才去挖井,要打仗了才去铸造兵器一样,为时已晚。还有一段是皇帝问天师岐伯,为什么上古之人,都能够活到100岁以上,行动依然很灵活,而当时的人却不是这样的,他们年过半百就动作迟缓衰退了呢?岐伯回答“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是上古时候的的人,大都懂得养生的道理,效法于天地阴阳的自然变化饮食有节制,作息有常规,不妄事操劳,所以能够形体与精神都很健旺(即身心和谐)。活到天赋的年龄,超过百岁以后才去世。相反,如果饮食与作息无常,则易半百而衰。由此自己又了解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与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对这些上古之人来说,已无养生的概念,因为这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不需刻意而为之,却能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所以说现代的老年人那么高的患病比例是偶然的吗?《黄帝内经》中第八篇《灵兰秘典论》中讲到“恍惚之数,生于毫釐(li),毫釐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意思就是说,疾病的源头一开始是很微小的,甚至是若有若无的,有可能仅仅是我们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无常导致的一点微小变化,但经过日积月累,慢慢就能够为我们所察觉。任其逐渐发展下去,由量变到质变,一些症状就会表现出来,也就是疾病的发生(加速衰老、短命)。

      由此可知患病并非偶然,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尽天年也非神话,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就有望达到。到了中老年,我们是愿意伴随着各种药物,不敢吃这个,不敢吃那个的束缚中度过,还是仍能拥有像年轻时一样的健康体魄呢?

    也许有人会觉得想怎么吃,想什么时候吃,想吃什么,想什么时候作息都是自己的自由,就算生病也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但在一次学习中听到一位学者提到的一个案例,让自己对健康的认识又更深了一层。他说他曾看过一个视频,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一个几岁大的小孩子正在屋里自己煮东西,还不时的照看正生病躺在床上的父亲。父亲满脸愧疚的看着他的孩子,眼里闪着泪花。他当时内心非常感谢触动,他说这么小的小孩,这时候应该是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的,如今却要承担照顾父亲的重任。我们在心疼这这小孩,在为这个家庭的境遇感到同情时,是否会想到健康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关乎到整个家庭,一旦生病,全家人都要为此着急担忧。是否会想到健康是一份责任,没有了健康,如何支撑起整个家庭,还要连累家人来照顾自己。

    虽是老生常谈,但还是不得不承认,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没有了健康就等于没有了一切。当我在2014年的一次学习中听到一句“健康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素质”时,内心是震撼的,原来健康还能上升到这样的程度。由此联想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自然法则只允许那些能够适应环境的、健康的物种生存繁衍下去,而生病的物种即使能侥幸繁衍几代,最终也会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人类因为有了医疗手段而使自己避免因疾病而被淘汰。但外基因法则告诉我们,细胞记忆可以遗传13代,意味着当一个人的细胞中有了有种疾病的信息时(多指慢性病),他的后代13代人中的细胞都会带有这种疾病的信息。也意味着人类的基因将会愈来愈差,这太可怕了!照此发展下去,最终人类的结局将会是怎样的呢?

    如果每个人能够想到为自己的健康着想,已是对人类可持续化的一大贡献!

     

 


   

你可能感兴趣的:(慢性病是偶然的“飞来横祸”,还是必然的“种是因,得是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