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摘要】谈谈中小学语文备课

    对语文课程的内容目标缺少通盘的了解,过分依赖别人的现成的课例教案,容易导致在“教什么”方面的随意和模糊。

【笔记摘要】谈谈中小学语文备课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语文课备课常见的通病对整个语文课程的内容目标缺少通盘的考虑,零碎敲打,备一课算是一课,很少去想这一课或这一单元在整个小学或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位置与功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限制了教学的视野,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

通常备课的过程

、揣摩教材编写的意图,包括为什么设定一个单元,单元主题是什么,选文如何搭配,每篇课文主要教什么。

二、按照教参提供的结论去理解课文。

三、选择某一种教案,把前面两方面理解镶嵌进去,形成自己的教案。

    课本中要求“有感情地朗读”,从一二年级到初三都是这样,到底怎样做到“有感情”,朗读有什么方法并没有提示;思考题中如“抓住关键词”“发挥想象力”,但怎样去“抓”、去“发挥”缺少具体方法。

      教师参考书也只是参考,不能作为备课的主要依据和资源。如果对课程内容目标缺少完整的把握,对各个学段到底主要教什么不是心中有数,随便找一个看得顺眼的教案搬过来用,教学效果不会太好。

      要了解和把握整体,最好的办法是学习研究课程标准。

      课标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都应当以课标为依据。中考的考试大纲也要以课标为依据。课标中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具体到各个学段,就更加细致明确,分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每一学段达到什么目标,都有具体要求,且有教学梯度。

    有部分老师不认真研读课标,甚至不读课标,直奔教材和教案。考试大纲主要就是指定考试范围、重点等,并不负责对小学或初中教学内容目标的阐释,它只能在课标指导下建议考试的范围目标。

如何把课标的课程学段内容目标转化为教材的内容目标,是决定教材编写水平高下的关键。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不一定完全按照教材的安排教学,完全可以突破现有教材的框架,重新安排教学计划,要注意遵循教学规律,讲究梯度问题。

【笔记摘要】谈谈中小学语文备课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备课的第二个通病,老师自己对课外缺少细读和研究,过分依赖别人现成的课例教案,结果容易导致在“教什么”方面的随意模糊。学情不同,学生水平、普遍的阅读期待和听课的状态不同,随便找来的教案也不一定适合。所以教案的选择、设计,还是要从学情出发,要充分考虑自己学生的接受能力。再好的教案也只是自己的参考,必须和教师的个性能力结合才好。

    如何对阅读教学课为内容的价值取向做出恰当的解读和适当的教学选择?同一个作品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读。老师应当有自己的注意、解决的办法,就要靠自己的课文有足够的研读。

      有些老师因为课文已经熟悉,或者讲过多次,往往就捡起旧的讲稿,或者再适当做点增删,这样的备课,可能是陈陈相因,毫无起色的。每次备课都细读课文,很投入地读,赤手空拳去读,就可能焕发某种新鲜感,可能重新找到让自己感动的地方,然后再讲课,就有可能用打动自己的东西去打动你的学生。

  备课的第三个通病,是遍地开花,重点不突出,没有明确教给方法。备课时要注意如何把握课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第四个通病程序太多,安排学生读得太少。语文教学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读的太少,道理讲得太多。课讲得琐碎,技术化,就会破坏阅读的整体感觉,破坏语文课要有的熏陶的氛围。建议备课时不要把一节课的段落划分很多,很细,也不一定老是这种程序和套路。文体不同,内容有差异,可以设计不同的程序。应当让学生在课上有更多的时间去读,老师的讲解主要是起到点拨作用。

      当下的语文课有人文教育、创新教育、合作教育,探究式、讨论式、发现式,等等。一节课下来学生说说笑笑,课堂热热闹闹,语文课变得好看,却不务实。

  阅读教学,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展开讨论,但不要太多,更不能“放任”,教师的引导还是最重要的。要始终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基本理解”,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不是寻找作者的“意愿”,那容易限定学生的思维;也不能满足于教学程序的标新立异,不能停留于让学生发表各自的感受,而是要实现对课文的“基本理解”,既分开,又收拢,最终落实到阅读能力的提高上来。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毕竟有别于文学批评,不能径直把各种文学批评的理论移植到阅读教学来。所谓“阅读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阅读,是一种教学行为。

【笔记摘要】谈谈中小学语文备课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备课的第五个通病,是滥用多媒体。看课件的设计是否漂亮引人,课件设计声图光电并出,但学生自己默读反思很少,这叫舍本逐末。阅读教学主要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接阅读来完成的,过分依赖媒体中介,可能会破坏阅读中的语感,限制想象力。

总之,备课的几个通病包括对课程内容目标缺少通盘的考虑,零碎敲打;备课前对课文缺少细读和研究,有技巧没有感觉,过分依赖别人现成的教案,在“教什么”方面很随意;教案设计遍地开花,重点不突出;程序太多,学生读得太少;滥用多媒体,舍本逐末。

【笔记摘要】谈谈中小学语文备课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摘要】谈谈中小学语文备课)